第0874章 胜仗好打,俘虏难安(第3/3页)

我们最好在半个月后快速出击,用半个月时间,拿下辽国三道之地。

三道之地拿下来以后,大雪应该就封路了。

明年开春之前,他们没办法出现在我们面前。

在此之前,我们可以快速的更替一次军备。

从去岁中旬,一直到现在,汴京城器械作坊和夏州冶铁务,锻造出了不少火枪和火炮。

还有其他一些火器军备。

勉强应该可以装备十万人。

到时候我将这些火器全部调集到此处,配备给各军。

战损能不能降低到一成?”

种世衡愣了一下,立马追问道:“将军炮和震天炮有多少?”

寇季沉声道:“自从我们拿下了大理以后,就开采了不少铜矿。铜矿敞开了供应,火炮造的自然也就多了一些。

目前报给我的是三千门。

到了入冬的时候,应该还能增加一些。”

种世衡心头一震,急忙问道:“火药包有多少?火药包要是充足的话,我能率领着兵马横推过去。”

寇季皱眉道:“多少才算充足?”

种世衡道:“足以炸毁辽国所有城池的火药包。”

寇季脸色一黑,“没有!”

种世衡脸上神色有些僵。

寇季黑着脸道:“你当火药是什么,山里的石头吗?你想要多少就可以取多少?”

虽然寇季已经在原有的火器作坊的基础上,扩充了几次火器作坊了。

但火器还没有多到任由种世衡挥霍的地步。

又由于需要严格保密的原因,所以参与到火器制作的工匠,几乎都可以说是精挑细选的。

上数三代,家世清白,并且对大宋忠心耿耿的人,才有资格进入到火器作坊。

若是因为受伤退出了火器作坊,还会受到衙门监视。

也正是因为如此,参与到火器制作中的工匠数量不大。

要知道在如同筛子一般的大宋朝,火器的制作方法和火器,至今也没有从非正常渠道流出去。

可见为了保密工作,寇季和赵祯在背后做了多少工作。

也正是因为如此,产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种世衡所提的要求,寇季根本没办法满足。

种世衡盯着寇季,目光灼灼的道:“你要是能给我提供足够的火药包,我不仅可以横推辽国,还可以将战损降到一成以下。”

寇季翻了一个白眼,“说没有就没有,如果有,我会不给你?”

种世衡见寇季不似再说谎,神色稍微暗了一些。

寇季见此,没好气的道:“你就知足吧。难道没火器,你就不打仗了?”

种世衡干巴巴一笑,“那倒不是。”

寇季吩咐道:“做事吧。”

种世衡答应了一声。

二人下了城头,各自忙起了公务。

寇季虽然将安置俘虏的差事甩给了大同府和顺天府的知府,可他并不是完全当起了甩手掌柜。

三百万俘虏,可不是大同府和顺天府的知府可以安置妥当的。

即便是如今的大宋朝廷,也没办法妥善的安置突然多出来的三百万俘虏。

三百万俘虏,吃喝拉撒,每一日耗费,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寇季如今是借着一些家底和军中的粮食在养他们。

但寇季不可能将他们一直养下去。

大宋其他地方也暂时没有多余的地方给他们安身立命。

大宋新得的辽国西北路和西南路,倒是足够广阔,也足够安置下他们。

但是大宋新得的辽国西北路和西南路并不安定,也只有那群比土匪还凶恶的家伙,能在上面稳稳的站住脚。

从辽国过来的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是不可能在那块地方站住脚的。

此外,从古北口到辽国西北路和西南路,路途遥远。

等寇季把人迁移过去,恐怕都到了数九隆冬。

到时候缺衣少食的,天气又寒冷。

这些衣着单薄的百姓过去了,根本扛不住。

一冬过去,还不知道得死多少人。

若是俘虏们中间没有那些特殊的人,寇季估计也不会这么费心。

正是因为有那么一些特殊的人存在,所以寇季对他们十分上心。

北边不能去,朝廷一时半会儿也照顾不了这么多俘虏。

所以寇季思来想去,只能从辽国下手。

新契丹九族把百姓们抢了,并且将百姓们驱赶到了大宋,将一切的后果交给了大宋承担。

那寇季就有足够的理由和动机弄死他们,从他们手里重新将百姓们的东西抢回来,然后再分给百姓。

一来一去,大宋并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

反而会多出三百万军管民,多出一大片的疆土。

寇季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尽快的谋划好辽国三道之地夺取下来以后,如何妥善的安置百姓,如何合理的分配粮食、牛羊马匹,如何管理三百万俘虏。

又如何尽快的让三百万俘虏尽快的恢复生产、自食其力。

至于大宋能不能拿下辽国三道之地,寇季一点儿也不担心。

入冬以后,第二批火器配备到了军中以后,军中的火器对上了新契丹九族的冷兵器,几乎可以做到一面倒的碾压。

若是在这种情况下,还输了的话。

那就只能证明名垂青史的种世衡、狄青两个名将,是个水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