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求了个差事(第2/2页)

想的很远,知道要未雨绸缪,文庆觉得肃顺推荐的这个通夷之才不错,觉得没保举错人,不禁问道:“韩秀峰,你以为朝廷该做哪些准备?”

“禀中堂大人,下官虽没念过几本兵书,但也晓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的道理,我大清的边疆之所以能够安稳那是因为有理藩院,据说理藩院内甚至设有俄罗斯馆,不但有通俄夷语言文字之人,而且设有专人打探俄夷的消息。反观对英佛咪等夷,咱们却所知甚少。”

“现而今不是有你了吗?”文庆笑问道。

“中堂大人抬举下官了,下官只是跟西夷打过几个月交道,既不通西夷的语言文字,更没去过西夷的国土。所以下官以为应早做准备,或派精明能干之细作分赴上海、澳门、广州乃至香港等地打探西夷的动静,或命江苏、福建和广东的地方官员打探夷情。”

见文庆朝皇上看去,韩秀峰接着道:“行军打仗讲究的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若英佛咪三夷铩羽而归之后想起衅,靠现而今这点兵是远远不够的,只能从其国土所在的欧罗巴洲和亚美利加洲调兵,而那些个兵漂洋过海赶到香港等地之后不但要休整也要补充粮草。朝廷要是能提前掌握这些军情便能及时应对,至少不会像这次一样被打个措手不及。”

让众人倍感意外的是,不等文庆开口,一直没开口的咸丰竟冷不丁回头道:“准奏,打探夷情之事就由你去操办。”

“臣遵旨!”韩秀峰急忙跪下道。

“跪安吧,回去拟个条陈,明儿个再递牌子。”

……

皇上显然是要跟王公大臣商量如何应对已经到了大沽口的西夷,而韩秀峰的目的也达到了,恭恭敬敬地领命告退。

没想到刚走出不远,肃顺竟追了上来,一追上来就拍着他肩膀笑道:“志行啊志行,你真是让我刮目相看,打探夷情这个差事求得好,不然好不容易帮你谋着的这个通政司参议,究竟能做多久连我心里都没底。现在不用担心了,打探夷情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你现而今这参议有得做,哈哈哈!”

“谢大人提携。”

“自个儿人,有啥好谢的,别这么见外。”肃顺回头看了看,随即话锋一转:“军机议事,别说你了,连我都得回避。不过我也跟着捞个差事,皇上让我问问你,这夷情究竟怎么打探,要派多少人去上海、澳门、广州和香港等地,而这些人你究竟打算怎么校拔选任。”

韩秀峰下意识问:“皇上当真了?”

“这还能有假,”肃顺轻叹口气,无奈地说:“皇上晓得那些个地方官员迂腐,不愿意跟西夷打交道,所以不打算下旨命他们打探夷情。总之,打探夷情的主意是你提出来的,你赶紧想法儿校拔选派细作吧。”

“肃大人,我倒是想校拔选派,可我一个小小的参议是既没权也没银子,您让我咋派?”

“这不是有我吗,皇上就是让我来帮你解决后顾之忧的。”

“有您撑腰我就不怕了,”韩秀峰想了想,笑看着肃顺问:“肃大人,要说打探消息的细作人选,我这儿倒是有几个,但就这么让他们去不太合适。您说能不能赏他们个一官半职,比如江海关帮办委员,粤海关帮办委员、上海巡检之类的小官,这么一来我们不但不用为银子担心,他们深受皇恩又能一心报效朝廷。”

肃顺微微点点头:“给他们个官身,把他们安插到上海、广州等地的衙门,再给他们预发几张兵部勘合,这倒是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