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督主(第3/4页)

本来岑隐便服出行,在场某些人即便是认识他,也只得假作不识,可是现在岑隐几乎是自报身份,他们也不好再视而不见,包括那靛袍公子在内的十来人都三三两两地站起身来,对着岑隐作揖道:“见过督主。”

在京中,会被称为“督主”的也就两人,眼前这个青年不过是弱冠年华,又把东厂挂在嘴边,自然就是岑隐了。

其他人都吓蒙了,特别是那些刚刚还慷慨激扬、忠君为国的几个学子们,他们是对如今的朝政颇为不满,恨不得扫奸佞清圣听,一展抱负,却也没打算把命丢在这里。

十年寒窗苦,也就是为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四周再次陷入一片死寂,空气凝固,没有人敢再出声,那几个学子更是脸色惨白,真怕下一瞬那些如狼似虎的厂卫们就蜂拥而入,把他们一一拿下。

岑隐环视众人,淡然一笑,漫不经心掸了掸衣袖,说道:“今日这辩会也颇有几分意思,不过,这朝堂也好,民间也罢,都要讲究个各司其职,方能成事。”

岑隐比在座的不少学子都要年轻,此刻他老气横秋地以长辈的语气训斥着这一屋子的人,却没有人敢出声反驳。

“现在都腊月了,春闱在即,你们既然是来考试的,就该好好温书备考,莫要四处乱跑,免得招惹祸端!”

岑隐的嘴角一直带着一抹淡淡的笑意,温和而不见一丝戾气,却是听得众人如坠冰窖,总觉得他话中带话。

四周的空气中越来越压抑,不少学子都是暗暗地捏着拳头,面露羞辱之色。

岑隐似乎恍然不觉,他缓缓站起身来,从袖中随手掏出一个银锞子作为茶钱,跟着就朝状元楼外走去。

这一楼的人几乎都目送着他的背影,近乎屏息。

“蹬蹬蹬。”

一阵下楼的步履声传来,端木纭拉着端木绯一起下了楼。

姐妹俩出了状元楼后,便看到岑隐站在一辆紫帷金漆马车旁,正要上车。

“督主。”

端木纭笑着出声喊住了岑隐,岑隐身子一顿,转身朝姐妹俩看来,那妖魅的眼眸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中显得柔和了不少。

“端木姑娘。”他随和地唤了一声。

端木纭与端木绯携手上前,端木纭郑重其事地福了福:“多谢督主对舍妹的照拂。”

她看着笑语盈盈,落落大方,仿佛刚才在状元楼中发生的一切没有在她心头留下一点痕迹。

端木绯乖巧地随姐姐一起行礼,眉眼弯弯。

看着姐妹俩,岑隐的嘴角微微翘起,瞳孔中似乎又亮了一分,道:“你们上次送去的糕点我已经收到了。”

顿了一下后,他又补充了一句:“味道很好。”

“那是自然。”端木绯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一副沾沾自喜的小模样,“那可是我和姐姐亲手做的。”

“督主喜欢就好。下次我和妹妹再给督主做些送去。”端木纭含笑接口道。

岑隐怔了怔,笑着对姐妹俩拱了拱手,“那我就却之不恭了。我还有公务在身,就告辞了。”说完,他就转身上了马车。

紫色的镶边车帘落下后,就把马车外的两个姑娘隔绝在外,岑隐从袖中掏出了一块婴儿手掌大小的圆形白玉佩,正中雕着展翅的云雀,边上刻着一圈云纹,刀工娴熟,玉质温润。

岑隐眼帘半垂,看着掌心的玉佩,手指轻轻摩挲着,那长翘的眼睫微颤,在眼窝处投下一片淡淡的阴影。

那双妖魅惑人的眸子中似黯淡,似悲伤,又似有无限的怀念……

“哒哒哒……”

随着规律的马蹄声与车轱辘声,马车沿着宽敞的街道往皇宫的方向飞驰而去。

状元楼外,端木纭和端木绯目送马车远去,神情平静。

端木纭并非是眼瞎耳聋,当然知道其他人对岑隐这些宦官的诟病,然而端木纭自小在战火纷飞的北境长大,性子更似那些关外儿女般疏朗,恩怨分明。

在她的心目中,岑隐对她和妹妹很好,帮过她们,这就够了。

至于别的,与她们姐妹又有何干?!

直到马车在街道的尽头右转后,端木纭和端木绯方才回了状元楼二楼的雅座中。

状元楼里,已经没有方才的热闹了。

因为岑隐的马车已经走远,陆陆续续地就有学子们找借口离开,这才不到半盏茶的功夫,大堂里喝茶的人已经只剩下不到一半了,多是那些看热闹的人。

舞阳、云华四人也觉得有些扫兴,涵星意兴阑珊地用手指卷着一缕鬓角的发丝,小声地嘀咕道:“真是没劲。岑督主才冒了个泡就能把人吓走,这些个学子也太没用了,就算让他们考中了进士,将来也就是些趋利避害的。”

顿了一下后,涵星皱了皱小脸,噘嘴道:“岑督主也是会挑时间,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挑这个时间,本宫看热闹正看得有趣呢!这下倒好,戏才看了一半,就散场了。”

“我倒是觉得岑督主来的恰是时候。”端木绯在一旁笑眯眯地说道,“要是方才岑督主再不出声,这整个茶馆的学子们怕是没一个跑得了。”

她这么一说,几位姑娘都好奇地看向了她。

舞阳直接问道:“绯妹妹,此话怎讲?”

端木绯抿了口温茶,润了润嗓后,方才又道:“朝堂之事错综复杂,岂是表面看着这么简单!”

“这些学子不知深浅,就私议朝廷处置灾难不利,以为是朝廷无能,却不知近两年天灾不断,先有去冬雪灾,后有今春淮北春汛成灾,又有流民与江城水匪连成一气,为祸地方,再加之同北燕今春方才停战。国库的银两源源不断地花出去,然而因为天灾人祸,朝廷为安抚民心势必减免赋税,国库的进项自然也就少了……”

“国库空虚,又何以赈灾?!”

“那些学子妄议朝政,却又只看到表面,夸夸其谈,不仅没有任何益处,反而会动摇民心,与社稷不利。”

端木绯侃侃而谈,只捡着能说的说,对于皇帝用度之奢侈才会导致国库数年都毫无积攒,以至一有变故银两就难以调剂的事只字不提。

舞阳听得认真,若有所思地微微点头,而涵星、丹桂二人对朝堂事是一窍不通,听得似懂非懂,只是觉得端木绯所言真是字字珠玑,句句在理。

端木绯说了一连串话后,有些口干,又抿了两口茶后,唏嘘道:“今天这些妄议朝政之人,今科怕是与他们无缘了。”

那些学子目光短浅,行事冲动,要知道科举择才挑的并不仅仅是那些精读四书五经的人,更是要挑选那些能为皇帝排忧解难、出谋划策的人才。

说来,无宸公子倒是有趣的很,初初看是与那些学子们辩驳,但却丝毫没有论及实质,谈论的仅仅只是“制度”,无关“良”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