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应龙王和量子超算中心

贺挺惊讶到不行:“425吨的起飞重量?这个应龙号……多大的尺寸?”

“翼展25米,长度55米。”

贺挺诧异地说道:“比航天飞机还大?”

“是大一点,但不能这么比啊。完整的航天飞机,那还应该包括外挂燃料箱和火箭助推器。”

费敬更正道:“算上燃料箱,顾总这个应龙号,体量也要更大一些。真有点想快点看到真家伙。”

顾松望着贺挺问:“所以说,费大哥也过来,那这边的事情岂不是要分成两部分?试飞的航天员开始进行应龙号驾驶培训,你这边要了解技术要点?那关于技术这一块,怎么个说法?”

贺挺直摇头:“这个不归我管。”

“还可以这样?那都没个章程,怎么交流?”

贺挺打趣道:“你哈缺啥?钱,你刚又收割了一波。人,瞧瞧你这里,队伍越来越庞大。地位,你比我高了。你还缺啥?”

顾松正色答道:“别想坑我。材料、人、钱,都缺。这应龙号,造价忒高。而且,如果应龙号成功了,下一步我就像把我理想当中的那个大家伙应龙王搞出来了。”

“应龙王?”贺挺听到这个名字愣住了。

顾松带着些憧憬的表情说道:“长度86米,翼展47米,超燃冲压和核动力火箭发动机组合,起飞重量可以超过1000吨,有效载荷200吨,怎么样?”

一直还挺冷静的费敬双眼陡然冒出精光。

贺挺吓了一跳:“核动力火箭发动机?”

顾松点头,像是在诱惑他:“怎么样?我已经有设计思路了,但是想要验证,那真是缺钱又缺材料啊!”

贺挺将信将疑,费敬提问了:“核火箭,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过设计方案和实验。顾总的思路,应该是更新的吧?”

顾松笑道:“那当然,时代已经进步了,材料、加工制造都是今时不同往日。之所以要搞这个,是因为虽然我的燧石空间城计划已经开始了,但毕竟还是在地球轨道上。将来如果要往月球、往火星发展,深空宇航能力方面,还是需要一套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不妨先通过应龙王来实验。”

“顾总准备试一试核电推进?”

“一部分吧。”顾松不准备说完,只是瞧着贺挺,“先了解了一部分,再看后面怎么说吧。反正我态度是积极的,当然愿意支持防务装备发展。参与你那边的项目贡献智慧是一方面,像这种成熟解决方案,你那边要用,就帮忙解决一下我的困难嘛。”

他又有些诱惑的样子:“再说了,要是搞出来了,你想想,核电推进。普通卫星上那种核动力肯定是不够用的,我还得研究一整套高效率的核电小型化解决方案。”

贺挺受不了了:“别忽悠了,我说了,这些不归我管。我看我还是再给元老打个电话,请他要是日程安排得开的话,就专门来一趟。反正你小子要提要求,跟元老提去。在元老面前,看你脸皮还会不会像现在这么厚。”

顾松正色道:“事关未来,我还在乎脸皮?你等着元老怪你搞不定吧!”

贺挺无言以对。

……

航天员们每天的饮食有特别的规律,午餐很简练地搞定了。

吴局长请赵鸿涛带领自己去找贺挺和顾松,赵鸿涛打了个电话之后,就说他们在谈防务研发的机密,说时间还多,请吴局长先参观指导一下燧石航天的总部建设。

赵鸿涛客客气气的,吴局长也没办法。

刚才那个电话,他听到了只言片语。眼前这个人,跟顾松说话的随意和熟悉程度,显然也已经是顾松身边顶核心信任的人物了。

还有,要不然私人飞机会交给他来开?

于是吴局长只能跟着熊主任一起,带着其他航天员随赵鸿涛在燧石航天总部转了一圈。

只能感慨,地盘真大啊。

眼下,昌文航天城建设提速。不仅两大航天集团在这里加大了产业链配套投资,新成立的华宇重工更是在大兴土木。

而最早在这里大投入的燧石航天,毫无疑问是现在这边最成熟的一片航天园区。

研发大楼、实验楼台、测试和加工车间……如果不是有园区内的交通车,恐怕吴局长都有点扛不住。

因此这顿饭也吃得有些香,毕竟有些累了。

就是吃饭的时候,仍然不见贺挺和顾松。

吃完饭,休整了一下,所有人才全部往主楼去。

这次,倒是所有人都齐齐整整地在这里。

台上负责讲解的,是白杨。

这家伙大一时候就在智未来讲课,现在倒是台风成熟得很,笑呵呵地说:“一下子看到这么多航天英雄,很激动。现在要给大家上课,我觉得心里很虚。大家如果有什么疑问的话,尽管提,我要是回答不上来的话,顾松和我导师郭院士都在这里。”

吴局长见他对顾松直呼其名,又在猜测他是什么身份。

白杨把场面话说完,然后就说:“应龙号的驾驶,其实并不复杂。如果不追求极限,实际上航电系统能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与一般的飞机相比,它主要是多了发动机形态切换和太空环境工作状态等等一些东西。”

他一指大屏幕:“这就是应龙号。”

在一众航天员眼中,都露出惊叹和向往的神色。

对这些真正的航天员来说,太空真的是满寄热忱之地。

想一想,作为资深飞行员,已经拥有了稳固的工作、收入、家庭,然后开始与家庭聚少离多,经历数年艰苦的、常人难以忍受的训练,只为了争取很可能没有、就算有也只是一两次的走向太空的机会,这是一种怎样的热爱?

要知道,在航天这个领域,为了这个梦想,是极有可能付出生命的。

无论是多么优秀的一个人,在登上太空船之后,就将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发射系统,托付给制造太空船和火箭的每一个工厂甚至工人,随时准备接受可能存在的“牺牲”。

而现在,他们的面前出现了一艘自己极有可能坐进去、驾驶着上天的,历史上第一艘空天飞机。

光看照片,就已经让他们一贯冷静的心灵泛起一丝涟漪了。

这飞机,给他们的感觉就是优雅而成熟。

说不上来,就是依据他们每个人接受的数十门课程的学习,数十年对航空航天的关注,得出的一种直觉。

线条流转的方向和弧度,机翼与机身的比例,构型的气动布局,发动机的进气口和喷嘴……

白杨更加带感了,虽然人家看的不是他,但毕竟航天英雄向往的眼神,是看着自己这边的。

他兴奋地说道:“咱们直接拿数据说话。虽然现在还没有进行过一次实际的试飞,但是在量子计算机建构的模型里,人工智能程序已经完成了足够数量的模拟测试和模拟飞行。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它的基本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