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知青点故人(第2/2页)

按照冯啸辰的规划,冯凌宇将首先从餐饮业起步,开一家小饭馆作为起家之本,至于日后如何发展,冯啸辰没有跟父母说,倒是向弟弟透露了一二,说得冯凌宇热血贲张,恨不得马上就开始着手实施。

在当年,个体饭馆的数量还很少,国营餐馆则有“门难进、脸难看、饭难吃”的恶名,让人敬而无之。开一家个体饭馆,只要服务态度不错,味道还过得去,基本上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冯立和何雪珍都有一些生活常识,知道开饭馆是不错的买卖。然而,让冯凌宇放弃到冶金厅顶替的机会,专职当个体户,这个大胆的建议并没有得到冯立夫妇的批准。两口子经过复杂而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接受了一个折衷方案,那就是冯凌宇依然去冶金厅当临时工,以何雪珍的名义来开这个店,冯凌宇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管理,积累经验。如果未来政策稳定,且饭馆真的能够赚钱,再考虑冯凌宇离职的事情。至于饭馆的日常经营,则需要另外请人来打理。

这个方案与冯啸辰最初的设想不一样,但偏差倒是不远。其实冯啸辰一开始就打算引进一个合伙人,因为他知道弟弟冯凌宇既不会炒菜做饭,更没有经营经验,而且这么小的年龄,也处理不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他的想法,是由冯凌宇当董事长兼财务总监,再雇一个人来当职业经理人,他心目中的这个人就是陈抒涵。

在知青点的时候,冯啸辰就知道陈抒涵精通厨艺,同时又有当知青历练出来的人生阅历,足以做好这样一件事。更为难得的是,陈抒涵心地善良,人品端正,绝对是打着灯笼难找的“中国合伙人”。

冯立夫妇对于陈抒涵这个名字并不陌生,知道她曾经照顾过冯啸辰,算是冯啸辰的恩人。从冯啸辰过去讲述的情况,冯立夫妇对这个姑娘的印象也很不错。冯啸辰接受了父母关于让冯凌宇顶替在冶金厅当临时工,同时兼顾小饭馆的方案,提出请陈抒涵来负责饭馆的日常,这才有了冯家兄弟的这次拜访。

听到冯啸辰的话,陈抒涵一时有些吃惊,又有几分激动。其实,对单位安排工作已经绝望的她,还真曾经动过去开饭馆自食其力的念头。但她既没有能力弄到执照,更没有渠道筹措启动资金,于是这个念头就只能胎死腹中了。乍一听自己亲如手足的小兄弟居然要开饭馆,而且还要请她去帮忙,她觉得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