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考试不一定是有效的(第2/2页)

当然,这种方式也给拉关系走后门创造了条件,随着研究生导师数量的增长,导师队伍里的臭虫越来越多,再维持这种自主招生的方式就不合理了。所以到新世纪之后,研究生招生的客观性就逐渐提高了,导师在招生中的作用越来越小,这就是后话了。

虽然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导师漏题这种事,毕竟只是潜规则,是不能拿出来公开说的。如果高磊直接举报蔡兴泉在研究生考试中向考生漏题,而调查结果又能够予以证实,那么一旦把这一点写入调查报告,对于蔡兴泉和杜晓迪都是非常致命的。高磊本人也是当研究生导师的,属于圈里人,也是懂得这种潜规则的。他出面来举报这种事情,相当于砸同行的锅,这是为圈里人所不耻的。

蔺思源要求高磊把他的意思明确表示出来,也就是要坐实高磊的举报行为,让大家知道这厮居然干得出这样天怒人怨的事。

高磊可不傻,他哪能把话说得这样明白。他说道:“我的看法是这样的,考试只是选拔人才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是有可能出错的。比如说吧,一个考生可能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才华,但考试的时候恰好遇到自己熟悉的题目,考出了一个好成绩,因此而被录取了。这种事情,蔺处长在教委工作,想必也见过不少吧?”

蔺思源道:“这种情况当然是有的,考试是有许多偶然性的,没有人能够保证考试中不出任何差错。”

“这就对了。”高磊道,“所以,追究考试过程是不是合规,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如果有人要在招生过程中做弊,他们完全可以把考试的环节做得天衣无缝。”

“那照高教授的意思,我们该怎么做呢?”蔺思源没好气地问道。高磊这话,就是莫须有的逻辑了。我说考卷是没问题的,你说这是人家做得天衣无缝,这还能怎么办?

“岑处长和蔺处长在这件事情上辛苦了,对于你们的调查工作,我是没有什么意见的。不过,我只是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提一点小小的意见。我觉得,既然研究生考试不一定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我们能不能在学生入学之后再进行一些其他的水平测试呢?尤其是对于存在一些争议的学生。”

高磊带着温和的笑容,向岑建威和蔺思源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