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夹道相迎(第2/2页)

“冯总不歧视我们,这一点太让我们感动了。没什么说的,今天晚上我做东,大家都去,和冯总一醉方休。”

“你个老王,凭什么让你做东?我早就安排好了,我们到海边的渔船上去吃海鲜,保证都是刚捞上来的……”

“要你安排什么,我原来就是当渔民的,我亲自去捞海鲜来招待冯总……”

大家越说越热闹,有人几乎就打算上前去拉冯啸辰的衣襟了。这些人生意做得挺大,都是腰缠万贯的富翁,但骨子里还是当年的农民,不懂得什么叫做含蓄。

薛暮苍走上前,低声地向冯啸辰做着解释。原来,这些企业都是依托着极限制造基地发展起来的,不少企业的厂址就在基地的旁边。在基地建成之前,这些企业因为缺乏进行大型工件制造的能力,业务规模始终做不起来,稍微大一点的设备,他们就只有抓瞎。

冯啸辰在组建极限制造基地的时候,就明确提出基地应当对外开放,除了入股的十几家大型国有装备企业之外,其他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只要交纳加工费用,就可以利用极限基地的设备、人员和技术,进行大型工件的制造。

这样一来,极限制造基地就成为许多企业的一个编外车间,相当于把一干企业的能力都提升了一个档次。如丰盛钢结构公司、众龙锅炉公司、聚鑫实业公司这些企业,原来都有一定的设备制造能力,只是受限于少数大型工件的制造能力不足,很难承接大型成套设备订单,只能做一些成套设备里的单机。现在有了极限基地,他们就能够放手去承接业务了。成套设备的利润,当然是比单机要高得多的。极限基地替他们补上了从单机制造到成套设备制造之间的短板,让他们的盈利能力迅速提高。

这些人知道极限制造基地是冯啸辰发起建设的,也知道基地对外开放的政策是由冯啸辰提出的,因此便把冯啸辰当成了自己的贵人。此次听说冯啸辰要来视察工作,大家便不约而同地赶过来了,只为在第一时间对冯啸辰说句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