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朱重八的圣旨(第2/2页)

当年洪武大帝携雷霆之势把祸祸了中原大地近百年的元朝鞑子驱赶出了华夏大地,一手建立了大明王朝,让汉人的威望无以加复,所以明朝周边的众多小国,都很自觉的称臣,这其中,吴哥王朝自然也不例外。

远在万里之外的吴哥王朝前来进贡,作为一代大帝的洪武大帝自然不会吝啬奖赏,所以一纸圣旨,赏赐了吴哥王朝使节很多宝物,而这一道圣旨肯定也被当时的吴哥王朝的国王当为圣宝,竟然一纸保存了下来。但可惜的是却被小鬼子一锅给端了。

这道圣旨的价值可是难以估计的,截止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一共才发现了两道明朝的圣旨,一道是明英宗于正统十二年(1447年)颁发给时任南京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郭璸之父郭士贤的,距今568年。这道圣旨也是华夏国内发现的唯一一道明朝圣旨。

至于另外一道,则是从美国民间的一位华裔收藏家手上发现的,这位华裔收藏家手里有一道来历为明朝正德皇帝手书的圣旨,价值难以估计。

可不管是明英宗朱祁镇还是正德帝朱厚照,那可都是朱元璋的灰孙子辈,这些灰孙子甚至是灰孙子的灰孙子颁发的圣旨,又怎么能和朱元璋这个真正的老祖宗颁发的圣旨相比?

而且不管是明英宗颁发的那道圣旨还是正德帝颁发的那道圣旨,都是“敕曰”,而朱元璋颁发的这道圣旨,可是正儿八经的“诏曰”,前两者在制式方面就远远不如后者!

自从秦始皇称雄天下,一同六国之后,就不再满足于王的称号了,于是定名号为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所以,“诏”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

汉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皇帝制度。“诏曰”这两个字则最早用于汉代的帝王文书中。之后一直被历代帝王沿用下来。可是,“奉天承运”这几个字,在明朝以前,却从未在历史中出现过。

而“奉天”这种叫法最早的发明者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从朱元璋开始,明朝的圣旨上才会有“奉天承运皇帝”这几个字,后面不管是“诏曰”还是“制曰”又或者“敕曰”,都代表着圣旨的不同制式。

圣旨因具体的内容而采用不同的措词,主要有“诏曰、制曰、敕曰”三种。

“诏曰”是诏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须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凡是圣旨中表达皇恩浩荡时,都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

“敕曰”有告诫的意思。皇帝在给官员加官晋爵的时,告诫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要骄傲自满,恃宠而骄。

也就是说,“诏曰”才是真正传令天下的圣旨;“制曰”就要差一点了,仅仅是官场内的通报;而“敕曰”,那就更差了,仅仅只是针对某一个官员而下达的。

而这份圣旨,用的就是“诏曰”。人家吴哥王朝虽然只是一个属国,但属国来称臣进贡,这可是国之大事,皇帝必然要诏令天下,让全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大明朝的威武功绩,所以洪武大帝颁发这种“诏曰”圣旨也就不足为奇了!

朱重八的这道圣旨要是拿出去的话,其价值同样是无法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