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3章 房子!

殷俊在华京也没有呆多少天,过了大年十五,便抵达了沪海。

3月初的沪海,有着南方特有的初春气息,虽然寒冷,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生机勃勃的味道。

如今的1985年,论起经济发展的活力来,肯定是深圳最快最多,粤州也是不甘落后。

但是论起经济体量来说,两大城市比起沪海还差了许多。

这也是为什么在90年代后开始,沪海发力狂奔,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便又稳固了自己华国第一大城市的地位的原因。

其实,论起在东亚的地位来,处在黄浦江口的沪海,不愧是当年大清和英国人先后选中的通商口岸,绝对是没有哪一个城市能比的。

只不过如今的沪海,还处在一种纷乱的气氛之中。

原因在于这几年陆陆续续回到沪海的知青们。

他们的数量多达数十万,然后还有不少的人都拖家带口,让沪海这座城市一下子就增加了莫大的压力。

无论是城市的基础物资的供应,还是更重要的工作岗位的提供,都陷入了困境之中。

华国人的生育能力是很强的。

在这几十万人离开沪海的这么一二十年时间里,已经有足够多的沪海人出生,或者是从其它城市移过来的人,他们已经占据了原本应该属于这群知青的位置。

现在这么多的人回到沪海,却一下子没有了自己的位置,这种尴尬和这种躁动,就显得有些凝重。

这几年府事大院里,人们的第一个工作都不是积极发展经济,而是安排这些知青们的工作,以及为他们提供其它的保障。

集资建房便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属于沪海为了安排知青们的一个举措,也是全国首创。

在80年代后面的几年,这个集资建房的模式便向着全国蔓延,直到93年开始逐渐消失,转为商品房自由买卖。

集资建房在于民众们能拥有自己的住房,而且属于是私人性质的,所以大家伙儿非常积极的拥护。

但问题在于,也不是每一家工厂和机构,都有集资建房的资格。

一方面在于没有钱,另一方面在于没有土地。

土地的事情倒是好办,这个时期的沪海,还是比较地广人稀的,到处都有可用的土地。

为了极大的安抚这些已经三四十岁的知青们,沪海市特意为包含了这群人的集资建房项目,开辟了多块土地,甚至还有工厂搬迁等等策略出来。

甚至于在鹿家嘴这边卖掉土地,让香江人来做商业开发,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为了提高普东的地位,让普西那边的工厂愿意搬迁过来。

可钱的问题,政府就没有办法帮着解决了。

一旦他们解决了一家,那么第二家便会直接找上门来,让他们不能厚此薄彼。

那政府是有再多的经费,也是不够修房子用的。

哪怕是政府正准备卖掉鹿家嘴的大量土地,这笔钱也不可能用在这方面的消耗上。

政府不能帮忙解决钱,大家只能是自食其力了。

但是拥有自己的房子的渴望,是几千年来华国的民众根深蒂固的愿望。

所以只要有点条件的单位和工厂,都积极的在筹资,用尽了各种办法,来为厂里的职工们和知青们修建房子。

比如说莉智的爷爷奶奶等家人买的食品二厂的集资建房,就属于是他们额外多修建的,专门卖给外单位和工厂的人,用这部分的钱来补贴自己的集资建房。

也是因为有这个用途,在全厂投票的表决中,这个方法被绝大部分的人同意,并且写进了规章里面,算得上是有据可依。

由于食品二厂的地势非常好,属于沪海市的中心地区之一,所以他们的房子倒是比较好卖,附近没有修房的厂子和单位的人们,愿意为了高价的房子买单,于是他们的策略是成功了的。

这个年代集资修建的房子,可真的算是良心,不但是不赚钱,工厂和单位还会补贴一部分,否则凭借工人和员工们的工资,哪怕是再怎么的节约和储存,大部分人都绝对是买不起的。

故而,只能是老人家们拿出自己一辈子的积蓄,帮助年轻的子女们购买新房。

如此的情况,又和20年之后是一模一样了。

商品房的价格太贵,人们的工资太低,也只有父母拿钱来帮忙买才行。

但相比又过了十年来说,这群人已经又是很幸运的了。

因为到了2015年之后,房价再次迎来了暴涨,连小两口父母双方的钱加起来,都没办法全额付款,只能是够首付而已。

这样就越发的窘困和尴尬,也给年轻人们带来的极大的负担。

回到现在来说。

沪海的集资建房从81年左右开始,现在已经大规模发展了三年多的时间,起码有超过20万套的集资建房房子被修建了起来。

然而这个数目是远远不够的,根据杜先生和殷俊聊的话题,沪海未来五年时间内,至少还得有50万套房子,才够民众们的需求。

因为集资建房的房子并不仅仅是为了知青们,还有那些有需要的四五十岁的老员工,也有现在刚刚工作想要分家出来的小年轻们。

房子大家都需要,也大家都想要,所以这方面的需求,仍旧是非常的大。

有钱的工厂和企业,当然是可着劲儿的造,造完了还能卖点给外面的人,以此来补贴自己的损失。

但没钱的工厂和企业,却是怎么都没有办法满足员工们的需求,弄得厂子里是一片怨言,于是这些头头天天去跑资金,弄得上级的单位和领导也是头疼不已。

在这个年代,谁家能集资修建更多的房子,能不能住上楼房,这可是谈恋爱和谈婚论嫁的重要标准。

甚至比起工作的单位来,都要重要一些。

其实这也是废话。

单位很好的,肯定能修好房子。

单位越好,修的房子就越大越多越漂亮。

在这么一个比较之中,沪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无疑就是佼佼者之一的,甚至于连之一都能去掉。

早在80年的7月,沪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向沪海市的府事申请了500亩的土地,用于新的办公大楼、厂房和福利房的修建。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除了三栋五层楼的大厂房、一栋六层楼的办公大楼、一栋八层楼的厂医院之外,光是住房他们就修了大约720套的房子,全都是80平米的大房子。

这还不算数,在83年,也就是前年,他们彻底的搬迁到旁边新的厂区和住宅区之后,原本的厂区和家属楼,又全部拆掉,再加第二次申请的100亩土地,就在原址开始修建起了新的住房区域。

因为上美厂全部的员工,加上退休了的都不到600人,所以这些住房都有空的,因此拆掉全部的房子,是一点问题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