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2页)

现在萧霁宁选文臣的题,出的是兵史论,难道还不是最好的证明?

历朝历代的兵史,不就是在压过帝权之后谋逆篡位,改朝换代的吗?

萧霁宁虽然是皇帝,可是京家也是不能得罪的啊,众考生面面相觑之后,只得硬着头皮作答。

谢相即便知道这题目不妥,有些话他也不好明说。

萧霁宁看着谢相欲言又止的模样,早就猜明了谢相在忧虑什么,只不过这个题目是他和京渊一同商议过的,所以萧霁宁不会更改,他对谢相解释道:“兵,虽说和文臣干系不大,可也有关系。因为相是百官之首,统管百官,而这相,也只有文官能做。今日朕虽然选的是文臣,可日后的丞相,不就是从这些文臣里出的吗?”

“可是皇上……”谢相知道温榆直言不讳的性格,更知道温榆瞧不顺眼京渊很久了。

他写的文章,肯定也是抨击兵权过盛于国不利的主题,萧霁宁若是有打压京家权势之心,读了温榆的文章必定会龙心大悦,钦点他为状元。

可是如此一来,温榆就会把京家得罪的死死的,还有其余武将,就算萧霁宁有心栽培温榆,现在他还是丞相,京家或许还不敢做的太明显,可等他告老还乡后,在京家的威压之下,萧霁宁想要继续保温榆,那就是有心无力了。

“谢相不必再说了。”萧霁宁抬抬手,不容置喙道,“朕觉得这个题目很好。”

萧霁宁都这么说了,谢相还能怎么办?也只能闭嘴。

而谢相做了那么多年的宰相,监考过大大小小无数春闱殿试,也从来没有一次觉得作答试题的这两个时辰是如此的煎熬。

在太监嗓音尖利的一声“时辰到——”过后,谢相闭目不言,只觉得自己竭力培育多年的爱徒,这一生就此完蛋了。

殿试时辰一到,不管有没有写完,都不能提笔再写了。

春闱秋闱时写不完有的考生还会出现一些扒拉着收卷人大腿央求再让他多写几个字的情况,在殿试这里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只见众考生齐齐停笔,任由试卷被收卷的太监拿走。

而试卷的排列顺序,也是按照众考生的座位来排的,收上来的试卷先交由皇帝过目,等皇帝全部看完之后,心里有了大概的定数,再交由其余监考看一遍,在钦点三甲的时候,皇帝也会听听其余主考官的意见。

温榆考试的座位,是倒数第二个,他的试卷也几乎是在最后,所以萧霁宁先看的是前面几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