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这次修整危房,除了给百姓解决住房问题,更是把原先分散的百姓集中在一块,便于官府管理。

除了住房和市场的改变,季青和何知府还弄出了民俗一条街,就在货物交易市场的旁边,里面驻扎了府城里的各种手艺人,捏泥人、吹糖人、风筝匠人、最好吃的糖葫芦,最好看的灯笼,货物最全的杂货店,就算起起先觉得自己不会买的百姓,等进去逛一趟后,手上就会提满了东西,没办法,实在好看好闻又好吃,不买都对不起自己。

这个民俗市场的摊主和官府实行的是分成制,无论生意怎么样,都上交当天生意额的一成,是为了减少手艺人摆摊的成本,也是为了打造宁城特色,为官府增收。既然交了银子,官府也会每天派人巡逻,保证摊主们有个安全的环境。

像是混混收保护费这种事情,那是不存在的。不得不说,在这么一个环境中,还是让人很有安全感的。自宁城的民俗市场传出去后,也吸引了周边百姓的注意,宁城的人流量明显可见的上升。

除了好吃好玩的,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市场中央的表演台。每天都会有人表演,既有初出茅庐的戏班,也有巧舌如簧的说书人,只要几个铜板,就可以听。若是想吃东西,也有瓜子花生和糕点茶水。

这里也是他们声名鹊起的地方。在不久之后,从这个戏台子上走出了许多名角儿。百姓们提起他们时,也总是会说,这是那个谁谁谁,他还没有那么大名气的时候,我就听他唱戏、说书了。那时候就表演的可好了,现在成为角儿,一点都不用怀疑。每每这个时候,也总有旁人说,听你吹吧!两人吵吵闹闹的,另一人总是不信。

现在的宁城,商业区,住宅区,早市晚市区,贸易区,民俗区,都已经划分的十分清楚,每个区域都有官府的人管理、监督和领导,走上正轨之后,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街面上更是干净整洁,连牛车走过的灰尘都少了很多。

现在宁城的街道上,都有公共茅房和公共浴室,尤其靠近几大市场区,一条街上更是不止一个。这也是林雅楠和季青无意中和他提起来的,季青听了之后,觉得十分有道理,又跟何大人商量建设了公共茅房和浴室。公共茅房里的米田共,可以当作上好的肥料卖出去,用来补贴衙门里的捕快。

浴室的修建更是季青力排众议才定下的,本来大家是不乐意进的,可是等到第一批进浴室的百姓出来之后,就弄的更多的人跃跃欲试,更是在此之后形成一股风潮。

“吆,赖大,你怎么在这儿?不是说进来费钱吗?”张三刚出来,就看到那个抠门的赖大,吃惊的很。

“那个,我不是听邻居老王说这里泡汤美的很,就忍不住过来了,要三个铜板呢!不过这服务还不错!”赖大还是心疼他的三个铜板。

“呵呵。”对于这种铁公鸡,张三表示不想和他说话。

解决完城里的问题,季青又在林雅楠的提醒下想起了宁城西边的一片姿态万千的蝴蝶兰,也称马兰花,蝴蝶兰。

花瓣比平常的花朵要大些,颜色绚丽,新奇夺目,有蓝、白、黄、青等颜色。而且蝴蝶兰的花期较长,有五六个月,每次开花有有一个星期左右,可以让人慢慢欣赏。

何知府听从季青的建议,专门请花匠来照顾这片蝴蝶兰,并在周围建了亭子和茅屋,并在周围挖了一个池塘,里面养着鱼,如此一来,既可以赏花,又可以垂钓,岂不美哉?

先前参观这片花田的百姓并不多,直到本朝的著名大诗人钟白在此地题诗,用来赞美蝴蝶花,这片花谷的名声就这样传了出去,不仅吸引了百姓,富家公子小姐,更是吸引了不少文人,在此谈经论道,交流诗文。

一年过去,宁城的变化肉眼可见,而且在何大人请其它各地的参观后,也引的他们连连惊叹。何大人也没有藏私,反而把先前的经验和窍门说给他们听,每个人走后都若有所思,想必都有所收获。

住在宁城的百姓可能不觉得变化有多大,毕竟变化都是一点一滴的,有接受的时间。但先前来宁城走商的客人都要看不出它原来的模样了。

“哎,这是宁城吗?城墙好似比先前高大了不少,原来坑坑洼洼的地方,现在也变的光洁如新。”李掌柜赶着自己的牛车在前面打头,到了宁城门口,竟有些不敢走。

“是,咱们这儿就是宁城,变化大吧?这都是咱们何大人和李将军的功劳,花费了海量银子把宁城变得更好,您进城,还会看到更大的变化呢!”坐在门口小摊刚换完班的衙役,听到汉子的感慨,在旁边接话道。言语里透着一股“我是宁城人,我骄傲”的态度。

他现在可不是随时能被衙门辞退的临时工,而是被衙门聘用的正式工了,领着官府发的俸禄,享受着百姓的尊重,日子越过越有劲头。喝一口小酒,吃点下酒菜,这日子,就一个字,美!

李掌柜听到衙役的话,心里觉得不以为然,官府能有几个银子啊,能下那么大本钱才怪?就先前那趟他看到的景象,就两个字,败落!

李掌柜有惊无险的通过了城门口守城兵士的检查,据他们说现在都已经不要进城费了,只要他们的货物里没有官府禁止的东西,就可以进城。不得不说,宁城的这一变化深得他心。

以前可是不只要交入城费,还要给这些官差们意思意思,不然就得被扣在城门口。民不与官斗,他们都没有地儿说理,只能乖乖交银子。现在就这么简单的进城了,他还真是不怎么适应。想通之后,李掌柜又自嘲的笑了笑。

“吆,这不是李掌柜吗?如今在哪儿发财啊?可有日子没见你了。”李掌柜带着自己的商队打算去以前租民房的那片去,等到了地方,却发现不见人家,正当他焦头烂额的时候,有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这不是郑掌柜吗?您这可是红光满面,是不是有什么好事?我哪有什么发财的路子啊?

先前我家老爷子病了一场,我在家侍疾,走不开。好容易老爷子见好了,我就贩了点南方的布料,刺绣,胭脂水粉还有点土特产啥的,希望能挣点散碎银子养家糊口。

可我这到外城租货房,却没找到人,您看我这运气背的啊!”李掌柜先是恭维,然后愁眉苦脸道。

“李掌柜长久不来宁城,找不到地方也是情有可原。

老弟啊,现在宁城可不同以往,现在外城贫民区的百姓都迁到西边了,而且现在都不出租民居了。

不过老弟别担心,在货物交易市场附近,修建了几排仓房,那是官府特地建起来,租给咱们这样的商户的。只要给官差交了银子,人家还给汉子给搬货物,只要你的货物在那边的仓房,人家官府就负责你货物的安全。”郑掌柜滔滔不绝的给小白李掌柜普及宁城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