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一百二十七

事关国事战事,徐达从来都理智的可怕。

在徐琳琅两世的印象里,这个家和大明在徐达心里的分量比起来,差了千倍万倍。

徐达把他一生所有的时间、才智、情感都倾注给了大明,给旁人再分出一点儿都难。

然而此刻,为了徐琳琅,徐达说出了这般大逆不道的话。

徐达话里的意思,徐琳琅听的明白,若是徐琳琅在濠州受了苦,徐达会不顾圣旨解救徐琳琅。

而徐达这样的重臣,违抗圣旨,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若是违抗了圣旨,接下来,徐达只有一条报名的路,那就是造反。

徐琳琅明白徐达的秉性,徐达并非感情用事之人,他这般说,必是代表他就是这般想的。

然而徐达,何曾对这天下感兴趣过。

徐达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只是为了徐琳琅啊。

徐琳琅露出了一个坚定的微笑,对徐达道:“父亲放心,无论身处何地,女儿都会照顾好自己过的幸福,濠州远不及边境过的苦,边境那么大苦父亲都受的,女儿有什么受不得。”

语罢,徐琳琅坚定的转过身,走出魏国公府。

徐琳琅身后,徐达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已是老泪纵横。

皇后向来待徐琳琅不薄,徐琳琅去皇后宫中向皇后辞行,马皇后满眼热泪。

马皇后正真心的喜欢徐琳琅,在马皇后心里,徐琳琅是太子妃和皇后最合适的人选。

当初,没有给朱标选定太子妃,就是为了等徐琳改变主意,可是马皇后知道,缘分这种事情,是强求不来的。

所以,当朱棣求娶徐琳琅,马皇后从来没有想过为难,只是想考虑考虑徐琳琅的意思。

知道徐琳琅愿意,马皇后也愿意成人之美,丝毫没有因为徐琳琅不愿意嫁给太子而要嫁给朱棣而心生不悦。更没有因此而记恨朱棣。

马皇后,的确是有一国之母的胸襟。徐琳琅也是打心眼里敬佩马皇后。、

马皇后拉着徐琳琅的手叹息:“琳琅,当初让你嫁给老四,是因为姨母心里明白,老四是个好孩子,你又最是会经营,你嫁给他,受不了委屈。”

“谁知道会出了这样的事情。”

“姨母现在只是后悔,当初没有硬是下上一道懿旨,让你做太子妃。”

“若是你做了太子妃,就不必去濠州受那样的苦楚了。”

徐琳琅安慰马皇后道:“皇后娘娘并没有做错什么,人无论是选那条路,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福气,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坎坷。”

“遇到福气的时候没有觉得怎么么我会遇上这样的事情,遇上坎坷的时候也不该想怎么偏偏是我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况且,去濠州在琳琅心里,并不算是苦事,琳琅自小在濠州长大,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皇上让王爷和臣女去的是濠州而不是北境那样的苦寒之地,已然是福气了。”

徐琳琅的豁达让马皇后动容,冯城璧也过来向皇后娘娘辞行了,冯城璧哭的像泪人,说的都是去了濠州以后贫苦,日后该如何过。

马皇后硬是悄悄塞给冯城璧一对玉耳坠,说是备不时之需。

现在徐琳琅过来,没有丝毫的抱怨,说的都是让皇后放心的话。

皇后从袖中掏出了一只玉镯,道:“皇上不让你们带旁的财物,这镯子是我给你,你拿着,你放心,若是朱重八那个老顽固追究起来,他也不敢拿我怎么样。”

徐琳琅并不推脱,徐琳琅深知,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现在不是逞能的时候,此去濠州,山高路远,去了之后,衣食住行,样样需要重新打理,自己和朱棣还要照料老六和老七,有了这只镯子,便省去了半年的功夫。

徐琳琅正收下了镯子,就见朱元璋走到了皇后殿中。

想必这一幕,恰是已经入了朱元璋的眼。

朱元璋走到了马皇后和徐琳琅的身前,马皇后已经是全身戒备要和皇上吵上一架的样子。

朱元璋开了口,却没有提这个镯子半个字,朱元璋对徐琳琅道:“琳琅,其实你不必跟着老四去濠州受苦,是老四他咎由自取,你却是没有什么过错,朕心里分的明白。”

徐琳琅暗想,朱元璋心里也该分的明白朱棣根本没有过错,他分的最明白的是一个不是太子的皇子的出色是福还是祸。

徐琳琅对朱元璋并没有怨恨,朱棣也没有,她们夫妇早已商议过,站在一国之君的角度,父皇如此做事,并无过错。

徐琳琅朝朱元璋行了一礼:“父皇,自古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燕王殿下的荣光就是臣女的荣光,燕王殿下的过错就是臣女的过错,臣女本就该与燕王殿下同生死共进退。”

朱元璋向徐琳琅投去了赞许的目光道:“确是这个理儿。”

空气一阵沉默,良久,朱元璋开口,缓缓道:“照顾好老四。”

语罢,又觉得有些不妥,改口道:“你们两个,相互照顾,别有个灾病什么的。”

徐琳琅跪了下来,向朱元璋磕了一头:“谢父皇记挂,臣女会把父皇这话转告给殿下,殿下若是知道了父皇这话,一定会很开心,在濠州也会过得更加安心。”

朱元璋别过了脸,喃喃道:“老四这小子,倒是和我最像。”

语罢,又是叹息:“就是他不消停,让他去濠州,也好让他好生安分安分,罢了,你们夫妇,早日启程,早走早清净。”

徐琳琅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用心,在朱元璋心里,朱棣越来是和他最像的儿子。

可是,天家最讲不成的就是偏宠和疼爱。

朱元璋和朱棣,向来情分浅薄,如今朱元璋刚刚发现了朱棣之才,却已是离别之时。

这句朱棣和他最像,便是倾注了对朱棣的所有疼爱了。

朱元璋的对朱棣的父爱,也只是通过这话体现出来了,也只能通过这话体现出来了。

徐琳琅跪在地上,道:“琳琅代燕王殿下向父皇母后辞行,愿父皇母后身体康健,喜乐平安,殿下和臣女去了濠州,会日日为殿下母后祈福,祈祷父皇母后无灾无病,福寿永年。”

语罢,便是三叩首。

朱元璋并不让几个儿子过来向自己辞行,想必也是怕伤感罢。徐琳琅便代朱棣向朱元璋辞了行。

朱元璋挥了挥手:“好了,回去燕王府准备着去濠州吧。”

朱元璋丝毫没有提那个镯子的事情。

徐琳琅知道他并非没有看见,他也想让朱棣和自己过的稍好一些。

徐琳琅走出坤宁宫,正遇到徐锦芙带着两个侍女过来皇后娘娘请安。

徐锦芙一身华服,头上珠翠辉辉,让人怀疑,她不是来向皇后请安而是故意来见徐琳琅的。

徐锦芙的确就是这个用意,毕竟徐琳琅和朱棣再过一日就要启程去濠州,再想在徐琳琅跟前耀武扬威,便是没影儿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