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自从三十多个招商驻外分局成立后,南州真的热闹起来了。按齐鸣书记的话说,就是招商引资取得了新成效。

基本上每一周,南州都会迎接到一两批外地客商来南州考察。既考察南州的投资环境,又考察南州的政策环境。每一批人来了,按照市委招商无小事的主导方针,市委和政府的领导,只要有部门汇报了,请了,都必须参加和陪同。来的都是客,何况来的这些人中,很多就是一些知名企业的老总,市委政府领导参加和陪同,也显示了市委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高度重视,既是诚意,也是礼节。

招商是热热闹闹地开展了,可是成效并不是十分的理想。这事很让齐鸣书记烦恼。一上班,方良华就被齐鸣书记喊到了办公室。

齐鸣问:“最近招商这一块,雷声大,雨点小。我看这样吧,通知召开一个招商汇报会,全面真实地汇报一次情况。”

“这很好。我就让办公室通知。时间……”方良华望着齐鸣。

“就下午吧”,齐鸣道。

方良华想了会儿,“下午可能不行,太快了。有些人还有外地。明天上午吧?”

“那就明天上午。”齐鸣同意了。

方良华回到办公室,立即让人一一通知。又让高天去给程一路副书记、岳琪副书记,还有赵守春市长当面通知一下。程一路副书记刚刚学习结束,今天才开始回来上班。

高天到程一路副书记办公室,正好张风也在。高天一眼瞥见桌上放着张卡,张风见高天进来,好像有些不太自然。程一路却说:“这个你拿回去吧,我有事了。”

张风只好收了卡,脸有些涨红,不说话退出去了。

高天将开会的事,给程一路副书记汇报了下,程一路说我知道了。高天出了门,径直到方良华秘书长的办公室,掩上门,轻声地将刚才看见卡的事,说给方良华听了。方良华却黑了脸,批评高天道:“以后不要见风是雨,特别是这种事。到此为止,要是再有谁知道,我唯你是问。”

高天嘟咙了下,悻悻地往外走了。

方良华坐了会,拿着封文件,就上楼到程一路副书记的办公室。程一路说坐吧,一个月不在,文件这么多了,成了小山了。今天看来就只能一个个地签字划圈了。

方良华笑了笑,说现在就是文件多,不管什么事,文件先行。领导干部看文件,也成了一件大事了。换句话说,也成了公害。

“话不能这么说,文件就是政策,意义还是很大的。”程一路哈哈笑着。

方良华也跟着笑,“程书记,上次报纸上的事,还是……”

“这就不说了吧,早过去了。一张报纸,看了也就算了。”程一路大度地一笑。

“还有个事,上次招商驻深圳分局的王长河,那事你也知道。现在双脚残了,程书记看这事怎么处理?有些同志说要按因分至残,有的说这根本不是因公,纯属私人活动。”方良华说完,从口袋里拿出烟,递给程一路,程一路摆摆手,方良华自己点上了火。

程一路也清楚王长河的事,这个人年龄还不大,原来在市经济委当副主任,平时很洒脱。上次成立招商分局时,他是第一个报名的。看了看方良华,程一路问:“这事齐鸣同志和守春同志是什么意见呢?”

方良华明白程一路问这话的意思,面对这样两难选择的问题,在官场上,听取更高领导的意见,至关重要。但是,就这事,齐鸣和赵守春到目前为止,除了要求努力治疗外,没有任何表态。这也是方良华拿不准的地方。下次汇报时,他必须先要有一个态度,一个方案,否则,这件事就很难在讨论时,能按照方良华的意见定夺。

“齐鸣书记和守春市长,目前都还没有问到这事。程书记,你看……”方良华已经说得很明了,是要听程一路的意见。

程一路笑着说:“按政策办吧,你们先提个意见,再上常委会过一下。最好事先给齐鸣同志和守春同志汇报下。”

方良华听着这话,看起来说了,其实等于没说。但是,他还是点了点头,“好的,就这样办。”

程一路把桌上的文件,看过的几份捡了出来,边捡边问:“省城的房地产公司与政府正式签约了?”

“是啊,正式签了。就上次你回来见到杜丽杜总那次。”方良华回答道。

方良华自己开车,专程赶到了省城,他的在省委工作的同学打电话给他,说关于方良华的举报信,一直都没有停止。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方良华感到了事态的的严重。他一个人下午赶了过来,约见了老同学李强。一了解,他才知道,事情远比他想像的还要坏。这次,举报信举报的不仅仅是好望角公司的卡了,还有桐山县的一些企业,因为项目和土地等,而送给方良华钱物。据举报信上说,共有三十多家企业和十余个乡镇,向时任县委书记的方良华送礼,总额达到了两百多万元。

方良华听着心里一阵阵发紧,李强讲的时候,尽量把语气缓和了,但方良华还是感到这些话就像秋风里的刀子,一点点地割着他。他感到从内心里开始疼了。

“一个县委书记,收一些肯定是正常的。但是,老同学,不会有这么多吧?”李强问。

“当然不会,你看我是那样的吗?”方良华极力辩白道。

李强笑了,说:“那就没问题了。小问题谁都有,不过,人在官场,还得慎之又慎哪。”

方良华也笑了下,“谢谢你了,我自然知道。”

晚上,方良华没有回南州,也没有像往常一样打电话给石妮,而是一个人开了房,想静静地睡一觉。可是,一关上房门,空荡荡的屋子里,就好像冒出很多的声音,都在问他:“那些都是真的吗?真的有那么多?”这声音里不仅仅有那些躲在背后写举报信的人,还有胡菊,还有自己的老父亲,甚至还有殷眉儿,石妮,还有其它的许多许多熟悉和不熟悉的人,都在问,都在等着他来回答。

方良华点了支烟,烟雾暂时地驱除了空荡。声音也消失了。

在桐山虽然只呆了四年,但方良华应该说天生是个干书记的材料。一到桐山,他立即对桐山的班子进行了调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彻底站稳了脚跟。桐山的大大小小的事,除了方书记,谁都很难想做主。特别是干部的任命,方良华深知干部是根本。一个县委书记,用不好人,用不了人,那还能当书记?守着用人的最后底线,这是方良华的一贯方针。四年内,他确实调整了一大批乡镇干部。在到桐山的第一次人事调整常委会上,有个别常委对他提出的人选持不同意见,方良华旗帜鲜明,坚决按自己的意见落实到位。从此,桐山上下都知道:方书记不同意的事,谁说也不行;方书记同意了的事,谁不说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