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8页)

“谢谢马处长的关心和提醒,也多亏有您帮忙挡着。您也知道,阳城这边就是有这么股子歪风邪气,多少年都没能根除。我们这边也在加强教育引导,希望尽快刹住这股歪风,但这需要一个过程。”黄一平尽量将客套控制在一个适当的度上。

面前站着廖书记,话筒那边是马处长,恭维过度了会伤及前者的自尊,不及又会令后者觉得不过瘾。这种对话,最好是一对一,话说过头些无所谓。当然,这个电话事涉匿名举报信,又不能让廖志国接听,甚至也不便明示马处长当事人就在旁边。官场中人与事,敏感、微妙之处多多,黄一平做了多年领导秘书,这点分寸还拿捏得住。

“哦,对了,最近廖书记几次说起,我们这边的阳西区有家丝绸企业,出了一款新型床上用品,以纯天然柞蚕丝做原料,是专门出口到欧美国家,据说已经被北欧某国王室列入特供。什么时候带几套请马处长和厅里的领导试用一下,以便提些批评改进意见。”黄一平赶紧转换了话题。

“这个产品倒是听说了,在省城名声也很大。不过,好像东西挺贵,而且产量也很有限,据说紧俏着哩。”马处长说。

“对马处长您这样的领导,还有什么贵不贵、紧不紧的呢。省里领导能看得上,就是对我们阳城的最大支持,也是等于给产品做广告嘛。怎么样,十套够不够?”黄一平问。

“嗯,这样——”马处长那边沉吟片刻,道:“既然是廖书记和你黄兄的美意,那就再加五六套吧,正好厅里帮忙的几个弟兄也都照顾到。不过,成本费要付的哟。”

“嗨,什么成本费不费的,交给我来处理吧。您放心,最近我让司机专门送过去。”黄一平满口应承的同时,像忽然想起一件事,又道:“能不能请马处长帮个忙,将这批匿名信的不同版本,分别复印一套带过来,让我们好好学习一下,也便于检查对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

“小事一桩,一言为定!”马处长回应说。

对于黄一平的现场发挥,站在一旁的廖志国投来赞许的巨光。事实上,阳西区生产的这种蚕丝被,因为使用的是全天然柞蚕丝,质量上乘不说,确实也相当稀少、珍贵,每套售价接近两千欧元。黄一平说了十套,原本已经下了狠心,没想到马处长出手更狠。

说话间,天就有些暗淡下来了。一看表,已经接近五点。

恰在此时,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贾大雄打来内线电话,语调急促:“正在召开的海北县人代会出了麻烦。三十几位人大代表联合提名新的检察长人选,有可能挤掉市委确定的候选人。海北县委书记于树奎表示,很难说服那些代表收回提案。按照议程,明天下午会议就要进入选举程序。”

2

短短两个多小时,连续传来三个令人不安、沮丧的消息,而且三者之间又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能不让廖志国动怒?

最后这个消息,自然充当着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触动了廖志国神经的底线,引发其情绪的总爆发。于是,那只精美的茶杯充当了牺牲品与替罪羊。

确实,海北县委书记于树奎做得太过咄咄逼人了。他来这一手,下手既准、狠、阴,又有些出人意料。

然而,作为一名旁观者,黄一平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于树奎此举绝非偶然,更非一时心血来潮。正如廖志国所言,于树奎这是在借题发挥,向他这个堂堂市委书记发起挑战。此举不仅是半年前那场市委书记之争的继续,而且也是下届党代会召开之前,未来一年更大规模血战的前奏。

说起来,廖志国这个市委书记的职位,坐得既不容易,也不那么十分稳当。怎么说呢?不用说那些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反对派,就连他本人都感觉不踏实,或者说不太心安理得,更别说高枕无忧了。

半年前,原阳城市委书记洪大光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修成正果,升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虽说不是原先期望中的省委常委或副省长,却也如愿跨进省级高官的行列,填补了阳城官场十多年的一个空白。

洪大光提拔了,空缺下来的市委书记一职,便成为众巨睽睽之下令人垂涎的一个宝座。

按常规,前任书记洪大光高升,廖志国作为做了将近四年的市长,应当是第一顺位候选者,甚至是理所当然的继任人。然而,这时的阳城官场,却出现了诸多对廖志国不利的因素。择其主要,一个最大的原因,是廖志国在阳城太过张扬、强势,却又得势不得分,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围追堵截。

前边说过,廖志国就任阳城市长不久,出于早日站稳脚跟、抢占政治制高点的考量,利用阳城官场多年党政不睦的矛盾,迅速施行了一系列举措。其中分量特别重的一项,便是建造大型文化、体育工程“鲲鹏馆”,并以此为抓手吸引、笼络了一批干部,拉起属于自己的人事班底,建立了廖氏政治根据地。尤其是两年前,市委书记洪大光腰部受伤,卧床不起大半年,省委让廖志国临时负责市委、市府两边的工作,等于提前坐上阳城一把手的交椅,更加巩固了其在阳城的政治基础。然而,所谓成亦萧何败亦萧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廖志国的“鲲鹏馆”工程和提前主政,在展示其权威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很大麻烦,差点就令他折戟沉沙一蹶不振。

众所周知,廖志国利用“鲲鹏馆”工程的筹备、建设机会,网罗了包括文化局长孙健、体育局长姜如明、城北新区工委书记乔维民、驻京办主任徐晓凡等一批官员,以及中阳集团总裁储开富等若干大款,甚至还降伏了规划局长于海东、明达集团总裁邝明达等多位冯开岭旧部。其实,只有黄一平这样的亲信才知道,上述官员、商人得宠于廖志国,除了姜如明之流是靠其表妹杨艳投怀送抱之外,绝大多数皆是孔方兄开道,花费了数额不菲的钱财,有些甚至是出了巨资。而幕后操作者,正是那个远避美国的市长夫人苏婧婧。

至于苏婧婧如何以玉石、书画等收藏品为媒介,广泛结交阳城政商两界的官员、商人,大肆进行权钱交易,前文已经详细披露,此不赘叙。

廖志国初到阳城,这种略显张扬、霸道的行事风格,既与阳城官场一向排外的传统相悖,也与阳城民间向来崇尚的“内敛”“含蓄”气质颇不相融,招致广泛反感、恶评、嫉妒当不意外。在阳城政界人士眼里,就你一个外来户,原本在老家阳江已然沾了一屁股赃污之物,到了阳城地界既不好生拜码头、认门子,也不懂得夹起尾巴观观风向,却先耍起三把火、三板斧之类,大张旗鼓搞什么有名无实、中看不中用的“鲲鹏馆”。而且,你要搞就埋着头悄悄搞吧,偏偏又不甘寂寞,不仅把滨江新城、城北新区牵扯进来,而且将原本设在市中心老城区的几所重点学校,拆解了个稀里哗啦,还美其名曰稀释、平衡教育资源,解决教育公平公正难题。试想,上述诸多举动所触及者,若非阳城社会累积多年的矛盾焦点,便是一般人不敢触及的老大难问题,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麻烦交织,敏感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