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4/8页)

说起来,阳城市委的这个常委班子,眼下的情况着实比较复杂。

十个常委中,除了廖志国、苗长林、贾大雄三人,另外还有七位:

市委副书记、市长秦众,也就是当年曾经与冯开岭竞争过市长的那位。后来,黄一平从其母校、省农业大学意外获悉,秦众曾经抄袭过国外的论文,并将情况报告给了冯开岭,这才以此逼其退出了竞争。等到廖志国当选了阳城市长,秦众顺利接任常务副市长。半年前廖志国任职市委,秦众又继任了市长。这个秦众,学者出身,博士学位,是省里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深得龚书记与关省长的信任,日后必有更大上升空间,谋得省部级高位应该不是难事。因此,他在阳城做官,向来保持谨慎、低调、中立,很少介入你抢我夺的人事纷争。秦众与廖志国搭档四年多,一个偏阳刚,一个偏阴柔,配合得还算默契。不过,这种默契与朋友、知己、真诚之类无关,完全是出于某种政治考量之后的审慎、客套与礼让,有点类似无感情婚姻的相敬如宾与举案齐眉。

市委政法委书记朱玉,长期在阳城政法机关工作,先后任过市公安局长、中级法院院长,在常委里资格最老,阳城官场上颇有些根基。但是,此人能力、水平不是很高,私心杂念重,爱占小便宜,也喜欢观察风向,平常做惯了好好先生,是个比较中庸、滑头的干部。按其年龄,一年后正值常委任职的跨届期,市委换届既可留任一届常委,也可到人大、政协赋闲。平时,朱玉与廖志国、“三剑客”关系皆属一般,亲疏并不明显。

宣传部长马艳丽,是个三十出头的女子,曾经做过团县委书记、市妇联主席,一年前刚从外市调来阳城,是省里重点培养的年轻女干部。此人工作热情高,积极要求上进,对于所有比自己资历深、职务高的领导,都表现得相当尊重。美中不足之处,是她的政治经验不是很丰富,言谈举止稍显稚嫩。短短几个月接触下来,她对廖志国基本算是言听计从。

纪委书记何长来年龄与马艳丽相当,原是省纪委办公厅副主任。当年梁副书记任职省纪委书记时,何长来曾经做过其秘书。半年前,阳城纪委书记交流到另一市任副书记,刚刚就任市委书记的廖志国,马上向梁副书记提出请求,将何长来要来阳城。这个省里下来的新锐,自然唯廖志国马首是瞻,是常委中的廖氏亲信。

常务副市长和军分区司令,一个是省机关下派的挂职干部,一个刚从省军区调来,皆是短期镀金性质,两人有一个共同特点——谁点儿大听谁。平时,他们虽然不主动表示态度、发表意见,却比较听话、顺从。尤其那个军分区司令,每次在常委会上表态发言,总是习惯说:“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事我服从廖政委!”原来,廖志国兼任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是驻阳城军队系统的一号首长。

前边说过,过去较长一段时期,阳城党政不和闻名全省,招致广泛非议与诟病,也制约了党政主官们的晋升。洪大光主政后期,一心希望进省工作,一时矫枉过正,很多事情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放则放、得过且过,几乎将常委班子弄成了一盘散沙。其时,常委会讨论事情、尤其是安排重要人事,经常相互讨价还价吵作一团,近乎于坐地分赃——这边政法委提一个处长到下边任政法书记,或者是副县(市)、区长兼公安局长,那边纪委就得同样出一个纪检书记。宣传部这头刚刚提出下派一个常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那头更是早有准备,早就设好了瞒天过海、暗渡陈仓的把戏。万般无奈之下,洪大光一度曾经考虑,干脆将票决制引进到常委会,或者将干部任免拿到全委会上来表决。正因为如此,那时的廖志国才能以一介市长身份,在常委班子里呼风唤雨,做成了很多大事,提拔了不少干部。

等到廖志国做了书记,才发现这种状况其实并不妙——他长期任党政主官,习惯了说一不二,洪大光遗留下来的这种七嘴八舌,让他感觉非常不舒服。而且,他还发现,自己这个市委书记,似乎反不如当市长时说话、办事灵光了。以前做市长,对市府及其下属部门的人事拥有绝对发言权,加上手里又有充足的财、物大权,因而常委们多少都会给他些面子。现在当书记了,需要的是绝对集权,情况就不一样了,忽然间就成了矛盾焦点,似乎站到包括常委在内很多人的对立面。

就任书记半年来,撇开苗长林、贾大雄两个天敌不谈,廖志国也曾努力争取过,希望将多数常委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形成一个同心协力、融洽和谐的工作班子。可是,争取的效果并不明显,说到底是缺乏一个共同的巨标与利益,或者说缺少某种突发外力的刺激。这就像很多国家,原本内部矛盾已然激化,甚至已经到了民族分裂、政府垮台的边缘,可是,忽然有了外敌的入侵,或者遭遇了地震、海啸一类灾难,四分五裂的局面反而马上得到控制,且迅速转化成一致对外、共赴时艰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这次海北的选举事件,正是黄一平“坏事转化成好事”一句话,瞬间提醒了廖志国。是呀,何不借于树奎们策划的这件事,好好做一篇转化的文章,将常委里的多数争取过来呢?换言之,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海北选举事件,尽量争取常委中多数成员的支持,实际上也算是对班子进行了一次极为有效的整合。

10

不知不觉,二十几分钟时间就在沉默中过去了。

沉默的常委们,都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懂得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却都一个个正襟危坐,不肯率先表态。

“政法口上的人,又是政法委推荐,老朱你先说说。”廖志国看看沉默得差不多了,就点了朱玉发言。

若是平时,依据朱玉一向滑头的个性,或是说自己还没有考虑好,或是假装出去接个电话,一定会找个借口将此机会推掉。可是今天的情况不同。这次他将妻侄许海卫安插到海北,原本是想做得悄无声息、神鬼不知,没料到砸在于树奎手里,不想公开也得公开,而且搞成了这么大一个僵局,实在是窝囊透顶。会前,廖志国先给他打了电话,在强烈谴责于树奎抗拒市委的同时,也委婉提及他与许海卫的亲戚关系,等于是将他推到了矛盾漩涡的中心。在此情况下,他朱玉还有退路么?

“根据省委组织部、政法委联合提出的要求,市、县级检察长和法院院长应当逐步实行异地任职制。许海卫同志到海北任职,就是顺应这一要求,经过市检察院党组推荐、市委政法委员会集体讨论,又经过市委组织部考察后,报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的。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符合任用要求与程序。如果海北县这次轻易将人换了,那今后市委的决定在下边还如何实施?下级服从上级这个组织原则还怎么执行?”朱玉的意见很明确。这个意见,事先也已经向廖志国表达。而廖志国所需,正是他将这些话复述一遍,尤其是最后那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