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2/9页)

“照你这样分析,那些出租车质量问题的根源,有可能出在卜国杰、苗长林、贾大雄这些人身上?唔?”廖志国可没有那么多顾忌,直接指名道姓了。

“我也只是这样猜测。”黄一平嘴上如是说,却非常坚定地点了点头。

“哦!如果真像你说的这样,那这批出租车的质量问题,尤其是眼下的这个伤亡事故,对我们来说反而倒是个机会?”廖志国一拳重重砸向空中,明知故问。

“应该是个不错的机会。过去这件事一直被海北方面捂着盖着,市里也不好直接插手过问。现在既然已经酿成重大伤亡事件,事发地又在市区,那就由不得于树奎他们了。不过,这件事的背景到底多深现在还不清楚,万一要是查出的黑洞太大太深,弄得不可收拾了,也很难办。何况,离党代会只有半年多时间,省委梁副书记有过要求,您不是也一直强调,稳定、和谐压倒一切么?”黄一平说。

“查!一定要查!不错,稳定、和谐应当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可是,你看于树奎那些人,现在气焰相当嚣张,不收拾到位了势必影响党代会的顺利召开,影响阳城大局的根本稳定。至于你刚才说的那些幕后黑手,也有必要在党代会前敲打一下,否则关键时刻他们也会捣乱!不过,这件事的处理,不同于海北几个人的变动,也不同于拿掉一个胡春来。我的想法,既要达到敲打对方的巨的,又不能伤害了自己,造成无法收拾的被动局面。最理想的结局,是效果最大化而负作用最小化,就像武术当中的点穴一样,四两拨千斤,点到为止。”廖志国思维缜密,说明他其实早就胸有成竹。

黄一平将上述一段话细细揣摩,感觉廖志国此意并非限于两难境地的无奈选择,而是一种举重若轻、收放自如的高超战略战术,是只有成熟官场人物才具有的一种攻守谋略,不禁叫好道:“还是廖书记考虑周全。这事要是让我处理,很可能就会感情冲动意气用事,把事情办糟办砸了。”

“这件事的处理,大的方向由我把握,实际操作还得你出面,总的基调把握一条:一切以政治需要为基础,讲究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你办事,我放心!”廖志国又将皮球踢给黄一平。

36

打着处理海北出租车伤亡事件的旗号,黄一平牵头悄悄成立了一个联合调查组。因为事故发生在4月19日夜间,故名“419”专案组。

几年来,关于上述出租车质量问题,除了群体上访之外,各种举报也是接连不断。在阳城,上自市委市府领导,下至政法、纪检机关,均接到大量此类举报,其中有匿名也有署名。可是,由于举报者主要是些地位低微、文化程度不高的司机,这些人一来掌握的情况不多,二来语言、文字表述水平低,因此提供不了太多有用信息,甚至形成不了基本有效的查办线索,其举报也就统统被束之高阁。现在情况出现转机,表面看是因为出现了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实质却是有了廖志国的政治需要,以及黄一平的敏锐观察与联想,事情马上就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黄一平根据廖书记确定的基本原则,举着后者亲赐的令箭,分别找到纪委书记何长来、政法委书记朱玉,传达了如下重要指示:海北“419”重大交通事故,可能隐藏着一系列腐败、渎职犯罪,必须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予以彻查;为使调查工作顺利、高效进行,同时也着眼于关心爱护干部,调查组以纪检、政法两委名义联合组建,暂以不公开方式进行调查;调查所需一切人、财、物,皆由黄一平副秘书长出面协调,纪检、政法等相关部门无条件配合。

朱玉、何长来主管执法、执纪部门,对于办案查人自然不是外行。可是,按照廖志国旨意成立的这个“419”专案组,连他们也感觉颇多诡异之处:

其一,调查组说起来是借了检委、政法委名义,指定纪检委书记何长来、政法委书记朱玉共同负责,却没有只言片语的书面文件,也不明确谁是牵头主管者。实际上,从廖志国的口谕分析,只是临时搭起一套工作班子,具体事务则由黄一平这个协调人总负责。从组织程序上看,这个专案组似乎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其二,表面看,调查组用的是汽车伤亡事故,也套用了“419”这个时间概念,实质上却不负责事故本身的处置,除了事故原因的调查、认定外,保险理赔、伤亡善后等一应事务皆不涉及。因此,调查组成员只有个别公安交巡警、汽车质量检测、安全监督专家,其余全是从市纪委、检察院、公安局抽调的精干办案人员。显然,这个专案组的主要指向是查人,而不是办事。

其三,调查组的所有行动,一律处于绝对保密状态。调查组成员不仅经过了特别挑选,而且强调了非常严格的纪律:每两人一个组合,各个组合之间不准相互通报、打听情况;调查获得的每个新线索,下一步的每个新进展,都要得到批准才能深入;每个成员的行踪,除了调查组负责人外,不得向包括原单位领导和亲属在内的任何外人透露。这样一桩平常的交通事故,竟然搞得如此神秘,无法用常理来解释。

其四,为了保证调查的效率与保密性,黄一平亲自挑选了江心岛某驻军招待所作为办案点,调集了多辆挂着军、警、外地牌号的轿车,所有经费也是实报实支。近些年,政法、纪检部门先后办过好多大案要案,也组织过很多不同类型的专案组,可从这次的伙食、住宿、补助标准上来看,还是感觉似在办理一桩惊天“御案”。

朱玉、何长来都是聪明人。既然廖志国亲自下令搞的这个专案,又派了亲信秘书黄一平主办,他们乐得当甩手掌柜,只是在组里挂个名,其实很少真正出头露面参与其事。

黄一平做了十几年秘书,骨子里完全是个书生,对于办这种案件也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让他挂帅,完全是因为事情本身的特别敏感性,而他也只是起到统管、掌控的功能,具体事务还是要由行家打理。所幸,何长来、朱玉知道此事干系重大,分别从各自主管部门派了专家级办案高手,既是参与案件办理,也算是为黄一平做参谋助手。

如此精干的一支队伍,其工作效率之高可想而知。

“419”事故的现场,市交巡警支队事故科早已勘查完毕,汽车残骸运送到拆解场,等待送往某个钢铁厂回炉冶炼;两位死亡乘客的遗体放在冰柜,一旦谈妥理赔事宜即由家属签字火化;受伤司机住在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三十多万元抢救费用皆由海北财政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