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他乡遇故知(第2/6页)

转眼间,一个月的集训生活结束了。

二十八名赴美国培训班的学员,开始了新的生活。无论原来是厅长、市长、组织部长,还是县委书记、县长、处长的,到这里都得取下头上桂冠,大家一律称老张老李。在他们当中年龄最长的是省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周光,四十四岁,年龄最小的是梅州的一位县长李丹,三十六岁,贾士贞的年龄排在倒数第三位。这个临时集体的班长是周光,副班长是贾士贞,他们在新的环境中开始了另一种生活。也许你上过小学、中学、大学;也许你当过兵,在解放军的大学校里度过人生的大半个春秋,然而像他们的这种经历,却是很少有人经历过的。

清晨,两辆商务车把这样一群特别的人物送往首都机场时,莫由省这二十八名精英们怀着昂扬斗志登上一架波音747国际航班。飞机起飞时,他们默默地向祖国告别,怀着雄心壮志,等待着从美国回来,报效祖国。

贾士贞坐在窗口,感觉着自己渐渐腾空而起,很快大团大团的白云落在自己脚下了。

三个多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日本成田机场,大家下了飞机,要在成田机场休息两个小时,再换飞机,飞往美国。

当他们再次登上另一架飞机时,飞机上已经不完全是黄皮肤的空姐了,这架美国航班的乘务员除了少数黄皮肤的空姐外,都是黄头发的中年白种女人和棕黄头发的美国男子。而飞机上的乘客除了他们二十八个中国人之外,都是外国人,乘务员讲的全部是英语。贾士贞一行虽然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官员,虽然在那一个月的集训时,主要接受了英语训练,但当他们完全置身于外国人的环境当中时,他们突然感到自己几乎听不懂一个单词。

当扩音器里响起了女性柔和流利的英语时,贾士贞看看周围的同行,只见个个都睁着疑惑的眼睛,不知所云。

贾士贞直起身子,竖起耳朵听着,可是一句也听不懂。这时,随行的女翻译走到他们中间,压低声音,说:“马上用餐了,都是西餐,有三种,每个人自己选一种。菜单上有图,大家可以看着图来选!”

虽然中国人都不习惯西餐,但是,他们还是各自选择了一种,不过他们的选择只是没有根据的随便选罢了。

吃完饭,机舱里安静了下来,乘务员拉下窗户的遮光板,也关掉灯,整个飞机上变得昏暗起来,如同夜晚一样。只有少数外国乘客戴着耳机,不知道是听音乐,还是在看扶手上的电视,这样一个临时集体,却是十分安静,十分有秩序。

贾士贞想休息一会儿,可是心里始终平静不下来,他虽然强迫自己闭上眼睛,可眼珠却一个劲地在转动。

又过了一会儿,贾士贞看看手表,在中国,在莫由,现在该是晚上了,他无法知道现在到了什么地方,按照时间计算,从北京飞到纽约,连同在日本停留的时间在内,需要十八个小时左右。到达纽约的时间应该是中国的次日早晨六点钟左右,而纽约正是晚上。

不知为何,贾士贞毫无睡意,虽然也觉得有些困顿,但是茫茫思绪却如同海浪一样,不断地拍打着他的心,当他的脑海里出现华祖莹的形象时,更加有几分兴奋了。如果说在异国他乡他们还能够见面的话,这不又是一种什么特别的缘分吗?前不久,华祖莹给他打了电话,他本不想把他到美国学习的事告诉她的,可是那个越洋电话把他们越拉越近,当时华祖莹根本就没有挂电话的意思,他知道,在美国打国际长途都有自己的诀窍,你就是打一两个小时,也花不了几个钱。他们聊着聊着,贾士贞不知什么时候脱口而出,说自己马上要到美国学习,当时华祖莹在电话里叫了起来,当她得知贾士贞的行程后,坚持要到纽约机场去接他,贾士贞说他们一行二十八人,还有一个女翻译,虽然贾士贞没有说出其他原因,但华祖莹知道他的意思,便把自己在美国的电话告诉他,让他住下后一定给她打电话。

临出国前,贾士贞还特地找来美国地图,他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此次赴美国学习的纽约大学哈蒙利分校和华祖莹读书的塔克商学院不仅都在美国的东海岸,而且相距很近,汽车一个小时就到了。

贾士贞还清楚地记得,华祖莹在出国后,给他的第一封信中说:“我真诚地希望你争取机会到美国来看看,学习学习,哪怕是几个月,接受一下先进思想和观念……”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华祖莹的这番话真的变成现实了,而且在大洋彼岸的他们,居然相距那么近!

飞机终于降落在纽约机场。

这群来自中国的学员们,西装革履,精神焕发。他们走下飞机,步入JFK国际机场大厅时,满眼涌入的都是英文。像迷宫一样的大厅,简直让他们摸不着东西南北。贾士贞举目四望,不同肤色的人群在这大厅里汇聚,这里仿佛包容了整个世界。大幅的香水广告上美女的媚眼瞥着从东方古国远道而来的官员们。

对于这群在中国被称为宠儿或者精英的人,虽然在内心认为美国可望而不可及,但他们始终只是把对世界第一大国的神秘和敬仰隐藏在心灵深处。当他们真的踏上这个被称为世界最先进的国家时,内心还是相当复杂的。贾士贞突然想到《北京人在纽约》的开头几句话:“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他们各自取到了自己的行李,像一群小学生似的跟在女翻译身后。他们感到现在不仅仅是陌生的环境,除了他们这二十八个人,所有的人都操着一口不知所云的英语。

这时,只见女翻译热情地挥了挥手,一个黄皮肤的中年男人拉着身边的高个子白种人来到了他们面前。他们流利的英语让这些学员们目瞪口呆,连一个单词也没听懂。女翻译回过头,朝他们招招手,示意大家跟上去。

出了机场大门,突然感到一阵寒风袭人。在中国十月初的气候还比较舒适,在纽约却已经很冷了。

一辆中型客车停在路边,大家上车后,女翻译检查了人数,汽车平稳地行驶在高速路上。

按照国内时间推算,此刻正应该是早晨,而在纽约已是灯火辉煌的夜晚。汽车穿行在高高的立交桥公路上,望不尽的车灯,排成整齐耀眼的光柱,一会儿,汽车钻进了海底隧道,掠过车窗的是一排排路灯。当汽车从海底隧道爬上来时,贾士贞感到异常兴奋。汽车逐渐驶进纽约市区,这些来自中国的官员们,顿时觉得眼前如同海市蜃楼,悬挂在空中的巨型广告灯光闪烁,让人有些眼花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