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推荐乡党(第5/6页)

姜松岩以周末有重要工作安排为由婉拒了韩祖荣。

只一会儿李盛文的电话就来了,他动员姜松岩一起去扬州,“这样的活动难得有一次,也值得将手上的工作放一放,劳逸结合会更好。再说,你可能会在这种活动中见到意想不到的人物。”

姜松岩没有丝毫的犹豫,坚持说走不开。不过,他圆滑了一下,除了表示去不成扬州的遗憾,还要回报李盛文的好意,说下面由他来安排,到泊州去看看。

他对李盛文介绍:“泊州也是个好地方,文化名城,古迹甚多……”

“我知道泊州市,那是龚老的故乡。我也知道龚老很器重你。好吧,我们等你带我们去朝圣。”

李盛文显然觉得被驳了面子,不悦之余话中有话。

5

李盛文原以为他出面邀姜松岩去扬州没问题,这个继任说什么也还是要给他面子的。据他所知,省委书记和省长都在北京开会,要到星期天的晚上才能回云邑市。姜松岩此间没有重大活动要参加,也没有什么非要在周末去处理的大事情。与他们一起去扬州的有一位省政府副秘书长,姜松岩要忙到脱不开身的程度,副秘书长不可能不知道。

姜松岩不去扬州,李盛文心里生气,但对请他出面的韩祖荣说这件事时,却一点儿也没显露出来。他反倒替姜松岩证实,确实是忙得走不开。

一心一意还想着姜松岩去扬州的韩祖荣问李盛文,是不是让翟中将再给姜松岩打电话。

李盛文恼火了:“你以为翟中将是军委主席,是龚老啊?我让姜松岩去都不去,翟中将说了就去?他要能走开,我说了能不去?”

韩祖荣连忙说:“姑父您不要生气。你们一家子都去就好。扬州那边我都安排好了。姑妈说你工作忙,几十年都没机会和你出去,这次挑扬州这个她喜欢的地方走一圈,她高兴着呢。”

李盛文的气消得很快,这个妻侄和他不仅仅是亲戚间的往来,不简单地只是他的晚辈。他们有更深的,不为人知的利益关系。

当初李盛文在外经委做副主任的时候韩祖荣寻到他家里,一见他的夫人就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喊姑妈,转过来再给他磕了三个头喊姑父。在他们夫妻俩莫名其妙的时候,韩祖荣竟抽泣起来,说总算找到亲戚了。他抽抽噎噎地掰着指头叙亲,说他家是泽西县平板乡二沟村的,地点对上了,李盛文的妻子就是那个地方的人。他说出的两句乡音,也还是那个调调。要算亲戚真是说不上去,既然叫姑妈就应该是同姓,李盛文的妻子却姓左。依韩祖荣靠近了说,也还是隔着三姨娘、六舅母的远房亲戚。

一头雾水的李盛文总要想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妻侄的企图吧?没问到他,他倒是先说了,说自己的父母死了以后没了亲人。找了多少年,也就只找到姑妈这份亲。他也算是成功人士,有一家不小的建筑公司。他不愁吃,不愁穿,就只差亲情。

“我认姑妈就是寻亲,绝不会找你们半点儿麻烦。我以后即使混得不好,就是要饭也不会要到你们二老门上!”韩祖荣话说得很硬气。

到这个份上,也怕老家乡亲传起什么说头,姑妈先认了他,喊他大侄子,给他倒了茶。不过在他走后,姑妈还是不除疑,说韩祖荣一定是个别有用心的人,凡是亲戚找上门的,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麻烦的事要请托。

李盛文说现在的人千奇百怪,他知道社会上真有这种没有亲戚一定要找出亲戚的人,像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病。他感慨亲戚在将来会越来越少了。

认了亲以后,韩祖荣真的没有麻烦他们,逢年过节的提份不轻不重的礼物上门,问候几句就走,留他吃饭也不肯。到后来还是李盛文发了脾气,一定要韩祖荣留下来吃饭,他才诚惶诚恐地坐到饭桌上。但那一顿饭他吃得战战兢兢,连筷子都不敢伸远。这样更是让他的姑妈觉得他是个老实人、胆小的人。从此以后,李盛文也不怎么讨厌他了。

这以后韩祖荣不仅仅是过年过节,隔三差五地提个土特产或者能够让人稀罕的东西就来了,因为东西越来越贵重,姑妈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好,他也就慢慢地随意起来。姑妈见他这样也夸他:“你不像外人好,姑妈就希望你这样。”

到李盛文做了副省长,姑妈开始关心韩祖荣这个大侄子了,她对他说:“你这个小公司做大点儿吧。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对你姑父开不了口的,对我说。”韩祖荣嘴上说不用,说不敢,心里乐开了花。两三年的亲戚做下来,钱投下去不少,在这个姑妈家里也认识了不少人。到李主任直至李副省长家里来的人,几乎没有谁不知道他有这么一个关系很好的侄子。

姑妈开口了,韩祖荣等于有了尚方宝剑,怎么样用人脉关系他是行家里手。不出两年,他的建筑公司资质提了两级,还另外做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姑妈给过韩祖荣十万元,说是作为股金,赔了就算了。韩祖荣哪会让她的钱打水漂,她也就等于在韩祖荣这里种了金子。刚开始的时候生意小,利润微,韩祖荣照两成抽给她,最多的一次抽过四成。到生意越来越大,抽一成也就是大数字了。韩祖荣不心疼也要考虑到公司的投入和发展。像他这样的公司,资金不可能不是问题。

姑妈自从投了所谓的股金以后,见到他再也不家长里短,只问他公司的业务。搞建筑,搞房地产也好,藏不住掖不住,没有什么项目能够瞒住这个鬼精的老太婆。拿钱的事她浑身是劲儿,让她去找姑父办事或者找什么人通关就不成了。磨嘴费牙不说,还不一定真的去办,只要稍有不满意她就给脸色,有时还骂骂咧咧的。那种时候,她怕是真的将韩祖荣当亲侄子了。

做过建筑包工头的韩祖荣非等闲之辈,根本不在意这些。但他怕李盛文给他上课,给他讲为人处世的道理。李盛文警告韩祖荣用人不要太狠,把人用怕了,自己也就残了、废了。对他说这种话的时候一定是老太婆不高兴了,对韩祖荣进贡满意的情况下,李盛文是不做这种开导的。

韩祖荣有一天实在烦他“姑父姑妈”了,听信一个骗子所说的,相信他认识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的谎话,跑到北京想盘朝内大街的一处烂尾楼。他花了差不多能够建一座这样楼的钱,也没有做成这件事,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韩祖荣在北京自称是泊州人,混入泊州老乡的圈子,结识了翟中将和姜松岩。其实他根本就不是泊州人,也不是对李盛文说的泽西县人,所谓的亲戚关系根本就是胡扯蛋。谁对他有用,他都可以攀亲戚,充孙子都行,这是他的为人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