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少年玩伴(第2/2页)

“我参军了,去年转业,分回了咱县公安局。”陆铮自也不瞒他。

毕晓光笑道:“可以啊。”其实说是这么说,但对于毕晓光这些北大学子来说,几乎都能留在北京,学业优秀的,进部委也不是什么难事,回本省的极少,更莫说下农村了。

这个年代的小县城,对于大城市来说,那便和农村无异了。

不过小时玩伴见面,自也不会考虑这么多身份地位之类的东西,两人聊起当年淘气时的阵仗,逗得宿舍里其他同学也不时大笑。

这种融洽的气氛在一名面相清秀、衣着体面的男青年进来后荡然无存。男青年进宿舍时,他的床铺上正堆满了毕晓光的衣服,毕晓光在那儿翻啊翻的想找套衣服穿上出去和陆铮吃饭。

男青年见状立时脸色就难看了,跑过来两步,喝道:“你干什么呢?!多脏啊!”说着,就把那堆衣服一股脑扔回了毕晓光床铺上,有几件还散落在了陆铮腿上。

毕晓光这人虽然平时大大咧咧的,但当着陆铮被舍友下了面子,也不由得火起,瞪着男青年说:“老二,你什么意思?你说谁脏呢?”男青年叫田少华,在他们宿舍几人中年纪排行第二。

男青年哼了一声:“几百年不洗回澡,你说谁脏?”

毕晓光伸手就去揪男青年脖领子,嚷嚷道:“田少华,我看你是短练!咱出去练练!”

旁边的同学忙七手八脚的劝架,把他们拉开。田少华又尴尬又恼火,可他又不是能动手打架的主儿,只是一个劲儿的说:“真野蛮,真野蛮!”很标准的斯文知识分子遇到大老粗时的反应。

陆铮却不想原来大学生活还有这样的插曲,倒也好玩。

不过说实话,虽然田少华有点瞧不起劳动人民的样子,但这事儿初始还真怨小光,就他那堆衣服,有洗过的,也有没洗过的,堆在一起,隐隐有股怪味,如果是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确实难以忍受。

“走吧,都出去吃饭。”宿舍的老大孟宪伟张罗着,他年纪最大,人也沉稳,看来在宿舍倒有一定的威信。扒着田少华的肩膀,孟宪伟低声劝了几句后,说:“老二,今天你也得来。”田少华微微犹豫了一下,却也点了点头。看来他虽然傲气些,但还是很想融入宿舍这个小集体的。

全宿舍六个人,加上陆铮是七个,浩浩荡荡杀奔了南门的小饭店,占据了靠窗的大桌,点菜点饭。

而看着小饭店墙上贴的标语“注意节约、浪费可耻”,陆铮慢慢的点上了一颗烟,长长的吐出口气。或许,现在才是可以自由呼吸的年代,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不说平民百姓,便是政府官员,也以浪费为荣、以节约为耻了。

这个年代,很多东西都不完善,刚刚经历了文革,民间各种思想启蒙中。权力机关,干部水平普遍素质不高,会场上便能吵架骂娘,这也是因为文革中官威荡然无存,互相贴大字报、互相辩论曾经是一种风气,现今文革风潮刚刚过去,官员还远未修炼到成仙成佛的境界,尤其是在基层。

现在也没有人性管理人文关怀的口号,执法机关普遍作风粗暴,而且依然是运动式执法,比如现今正在严打,便是偷一颗螺丝钉,那也可能被判处死刑。

这个年代,从某方面来看,很压抑很窒息,正是黎明前的黑暗。

但是这个年代,却也是最好的年代,思想健康向上,对丑陋现象人们普遍深恶痛绝,主流媒体,从来不会无力到认为贪污犯是人才做出了贡献可以轻判。

就好像现在,一个私人开的饭店,都要贴标语提醒客人不要浪费;而二十多年后,主流媒体嘲笑外国部长级官员来华公干没住进奢华酒店是因为这个国家没钱。两种社会风气,又是多么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