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海滨庄园(第3/3页)

想着,陆铮慢慢坐起身,随即便一呆,啊了一声。

却见书桌旁,艾瑞斯正安安静静地坐着点击手里的PDA,想来,小家伙是在看书呢。

见陆铮起身,艾瑞斯收起了掌中电脑,说:“我等你一起吃早餐。”

陆铮笑着点点头,说:“好。”突然有人等着自己陪着自己吃早餐,便是个小家伙吧,可也令人感觉很温馨。

旋即陆铮又想到,艾瑞斯用掌上电脑看书而不是拿纸质书籍翻看,自是怕有声音打扰到自己。

陆铮不禁有些惭愧,比起小家伙,自己却远远没有这般细心了。

……

吃过早饭,正是八点多钟,陆铮便兴致勃勃的提议和艾瑞斯去草莓园看摘草莓的情形。因为阿玛丽娅太太提到,现今庄园草莓正是成熟之时,品种很好,先生和小姐如果想送一些给朋友,可以吩咐下,礼品包装房会按照先生和小姐的吩咐包装礼品写礼品卡,需要走快递的,礼品房负责安排,不需要走快递的,则会很快送过来。

阿玛丽娅太太还说,剩下的草莓分给工人一些后,便会制成果酱,她还准备向本地工商部门注册海滨庄园草莓果酱的商标,以便售卖这些果酱,贴补庄园开支。

陆铮了解了庄园大致运行情况后,知道阿玛丽娅太太有经营农产品的营业执照,庄园农产品的对外出售,便是她负责。

说起来,阿玛丽娅太太确实尽职尽责,自己和艾瑞斯自不在意庄园的开支,她却努力的保持庄园收支平衡,在德国时,艾瑞斯居住的庄园便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庄园农产品的收入可以维系日常修葺费用和支付工人们的工资以及各种税负,而且还小有盈利,这还是挺多农产品被艾瑞斯当礼物送人的前提下做到的,这些,都是阿玛丽娅太太的功劳。

阿玛丽娅太太也很有头脑,艾瑞斯庄园经过二次加工的农产品,在德国上流社会很受欢迎,千金难求。

其实这也是因为阿玛丽娅太太的便利条件,比如现在阿玛丽娅太太想如法炮制的草莓酱,自己和艾瑞斯当礼物送人,能吃到这个“海滨庄园”草莓酱的自然是达官贵人,果酱也便成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产品,那些富商巨贾们,便会以家里能搞到“滨海庄园”草莓酱为荣,庄园草莓产量又是一定的,每年草莓酱不会有多少,但越是少越显珍贵,要说价格炒成市面上普通草莓酱的十几倍也不以为奇。这种心理在中西方都通用,比如西方一些私人葡萄酒庄园,其酿造的葡萄酒慢慢变成纯粹的商品变成品牌的保证,和阿玛丽娅太太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前提是庄园工人酿造的果酱品质不凡,而对这点,陆铮是深具信心的。

“海滨庄园果酱?”在露易丝领路走向草莓园时,陆铮还在琢磨,艾瑞斯和阿玛丽娅太太带来的很多东西都是这么令人新鲜,现在想想,便是真做个庄园主,想来日子也惬意得很。

一路上,人烟稀少,越是靠近主城堡,越是没什么闲杂人等,但等到了草莓园附近,陡然热闹起来,形形色色的工人,还有小孩子,正从他们的生活区陆续赶来准备开工,见到陆铮和艾瑞斯都拘谨的打招呼。

陆铮知道,这些工人莫看好像跟着主人走的农奴,但实际大不相同,有合同保障,而且收入还是挺丰厚的,他们多文化程度不高,如此安稳的高薪工作在德国也难找,而且,下一代基本能保障受到比较好的教育,艾瑞斯在德国的庄园便提供给他们下一代上大学的奖学金,当然,想赢得这份丰厚的奖励,父母需要勤奋工作成为优秀员工。

实际上,虽然现在时代不同了,但很多在外面上了大学的孩子,最后还是回来为山德鲁家族服务,有的进了山德鲁家族的企业,有的则适应不了外面的竞争,干脆回到庄园继续父母辈一样的农工生活,对于德国人来说,农活工并不是什么低等的工作。

而跟着艾瑞斯小姐来中国,很多雇工都求之不得,从阿玛丽娅太太的说法,来中国机会很多,现在也确实是这样,这处庄园宁静有序,而且有庄园自己的班车,每天早晚各一趟,为休假的工人提供去市区游玩的便利,休长假时不想回家探亲的话,还可以在这个古老的国度旅游。

尤其是孩子们,将来的发展肯定很好,在庄园学校受过启蒙教育后,如果不愿意回国,便可以去市区的国际学校读书,这样长大的孩子,最起码,会通晓两国语言,最简单的工作机会便是翻译,在这个经济日新月异的国度,真的是机会多多。

是以男女雇工,见到陆铮和艾瑞斯,都特别虔诚的鞠躬问好。

“嘭”,不知道从哪蹿出个小男孩,撞到了陆铮的身上。

随后,一名农妇慌慌张张跑过来,连声对男主人说对不起,陆铮笑着摸摸小男孩的头,示意没事。

草莓园中,工人们已经开始忙碌的工作,看着一枚枚个头饱满令人垂涎欲滴的大红草莓,陆铮不禁咽了口口水,看起来确实挺馋人的。

又瞅了眼身边一袭耀目华丽服饰实打实庄园女主人派头的小家伙,陆铮心里一哂,艾瑞斯对自己一些观念带来的冲击,实在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