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民变(下)(第3/3页)

陶书记摩挲着秃头,皱眉道:“通报批评?”

常委都不说话,等着陶书记的决断。

好一会儿,陶书记道:“唐书记这样看,很难办嘛!”摇了摇头道:“那嘉奖就免了吧,至于通报批评,更是完全没必要,口头批评一下吧,雷书记,你和达和同志谈谈。”

雷浩点头。

“就这样,散会!”走出会场时陶书记拍了拍唐逸肩膀,笑道:“不要想太多,这次事件你处理得还是很果断的。”

唐逸笑笑没有说话。

……

事件刚刚过去没几天,唐逸还在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事情动态,避免留下什么后遗症的时候,又接到了石门村的电话,这次是石庆年打来的,原来,石大川一伙儿被批捕后,原来就对石大川不满的石姓村民以及外姓村民就开始活跃起来,商量着要将石家祠堂砸掉,和维护石家祠堂的村民已经发生了多次冲突,眼见形势就不可控制。

唐逸再次来到了石门村,这一次,他可没敢轻车简从,在刑侦大队杨队长和两名警察的陪同下,坐着警车呼啸而来。

当然,车子还是开不进石门村,唐逸和杨队几个人又一次汗流浃背地走了几里崎岖小路,两名警员心里骂娘,嘴上可不敢说,杨队倒是愉快得紧,能在唐书记面前露脸,这点儿苦算什么?

唐逸到了石庆年家,就命他将石家和外姓里有分量的人找来,作为群众代表,自己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唐逸坐在石庆年家东屋炕头,开了一次很有特色的座谈会。

几名外姓代表和石姓代表都坐在炕前的小马扎上,抬着头仰视唐逸,听唐逸讲话,这也是唐逸要的效果。

“乡亲们啊,几天前的事件是个别人唆使,蒙蔽了不明真相的群众,根据我们党的原则,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于被蒙蔽的群众一律不追究责任,教育为主,只办首恶。所以大家不要怕,这次我来,就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听听大家对以后的展望。”

一句话,受蒙蔽的群众已经和阶级敌人石大川划清了界线,石姓代表都是松了口气,就怕县太爷秋后算账,当然,心里还是很忐忑的,唐书记一来,只怕石家祠堂是保不住了。

唐逸微笑着看向外姓代表,问道:“关于石家祠堂,你们为什么想将它砸掉?”

一名代表结结巴巴道:“因为它是封建糟粕。”

唐逸笑了,清了清嗓子:“乡亲们啊,石门村的问题并不是因为石家祠堂在不在,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如何致富,如何奔小康,这点儿,石书记和我保证过,三年带你们奔小康。”

石庆年吓了一跳,当时是喝醉了吹大气,不想唐书记记在了心里,虽然是笑着说出来,石庆年还是满头冷汗,真要自己兑现怎么办?

“我的意见是祠堂要保留,不但保留,而且要好生修缮,那,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

不管石姓代表,还是外姓代表,听了唐逸的话都很惊讶,谁也想不到唐书记是这么个意见。

“为什么说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呢?你们大概也听说了,咱们延山新城区的建设已经进入尾声,随着韩成子庐和天鹅湖公园的完工,会有大批游客接踵而至,我看你们石门村,也完全可以加入延山一日游的旅游路线里,作为保存最为完善的古老祠堂,它的吸引力可是要远远强于南方一些近年才破土动工的伪文化古迹。”

看着村民一个个迷茫的神情,唐逸心里笑了下,自己也算讲道与盲了,提高语调:“总之我保证,不出几年,石门村会家家买得起电视机,电冰箱,甚至在县城买车买房也不会再是梦想!”

“电视机?”村民纷纷议论起来,有亲眼见过的更压抑不住激动的心情,大声问:“唐书记,您说的是真的?”

唐逸笑道:“我从来不骗人。”

村民代表都兴奋起来,在他们眼里,唐逸就是天王老子了,听到唐逸的承诺,都压抑不住心头的激动,鼓起掌来。

等送走村民代表,唐逸拉石庆年坐下,说道:“庆年,过些天我让招商局新成立的旅行社来考察一下。”南朝鲜已经有旅行社和延山接触,当时延山尚没有旅游局,只有在招商局名下建立了一个旅行社,和南朝鲜方面联系,谈判合作事宜。

唐逸笑着说:“我看你们村子就搞农家乐模式。”知道石庆年听不懂,简单解释了一下:“就是保持你们村的原貌,游客和你们同吃同住,体验乡土人情,你们这里距离草庐不远,村子又很有特点,修修路,加入到旅游路线里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石庆年有些不安地道:“游客住我们村,那吃什么?屯子资源太匮乏了。”

唐逸神秘一笑:“吃什么?玉米饼子你们总有吧?五块钱一张,卖呗。”

石庆年吓了一跳,心说玉米饼子卖五块钱一块?唐书记真会开玩笑。

唐逸心里却是琢磨,这事儿和李安探讨下,价位怎么定,五块钱一张玉米饼好像有点贱卖。

走之前唐逸去看了看小丫,小丫头手上缠满了纱布,是在县医院处理的,唐逸摸摸她的头,小丫一副做错事的样子,可怜兮兮地道:“我,我再也不偷东西了。”

唐逸皱眉道:“那不算偷,知道是别人家的东西再去拿才算偷,他家老母鸡在你家门口下的蛋,那叫拾,还回去叫拾金不昧!”

小丫大眼睛异常明亮,看着唐逸,惊喜地道:“真的吗?”又看向父母。

唐逸笑道:“我说是真的就是真的。”石庆年和阿庆嫂只有点头。

唐逸又笑道:“过几天我带个小朋友和你玩。”小丫点头。

唐逸又问起村小学教学情况,听说这儿的教师大多是代课,其实就是石门村的村民后,叹口气,这也是个问题,不过却是急不得,只能等村子条件好了才能吸引教师来,现在强制命令调人过来反而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