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第2/3页)

你说这像人话吗?有借人家老婆看看的吗?这息侯当然不肯,而且是坚决不肯,于是楚文王让斗丹二次出兵,又把息国给灭了。把息侯也掳到楚国。

话说斗丹冲进息国王宫的时候,息夫人正含泪欲自尽,斗丹就对她说:“夫人不欲全息侯之命乎?何为夫妇俱死!”也就是说,你要死的话,息侯也就铁定是要被杀的了;你要活着的话,他也就能活着。息妫一听这话,不死了,就随斗丹来到了楚国。文王一看,果然大喜,自此,后宫三千粉黛无颜色。楚文王封息夫人为王后,此后数年,宠爱有加。

换一个普通的女子的话,故事或许到这儿也就结束了。因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根本没有话语权,根本就没有反抗这种暴政下命运的权利和机会。蔡国与息国虽然确实都是因为息夫人而灭了国,但她一个弱女子,面对这些握有强权的“流氓大亨”们,又能怎么样呢?只有顺从罢了!只有屈从罢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我觉得现代的女性要远比古代的女性幸福得多。

故事到这儿,从艺术的角度看,已经具有了丰富的悲剧审美内涵,但事实上,因为主角是息妫息夫人,所以真正的高潮还没有到来。

我们看惯了电影、电视剧,对高潮部分的情节大多能够想像得到,董存瑞炸雕堡的时候是高潮,王成在上甘领上喊“向我开炮”的时候是高潮,乔峰在巨大的民族矛盾面前跳崖自尽的时候是高潮,但你肯定想不到,这个故事里的高潮居然只是“无声”和“不言”。

《左传》里记载,息妫嫁给楚王后,“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也就是说她嫁给楚王后还生了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楚成王。但她在嫁给楚王的数年里,从来不跟楚王说一句话。有人问她为什么,她回答说:“我作为一个忠贞的女子,不幸嫁给过两个丈夫,面对命运的捉弄,我既然没能去死,又有什么脸面去强颜欢笑、对君王言呢?”其实,这话说的是反语,她的“不言”实质上是一种不屑言,她的无声实质上是一种沉默中的反抗。这让我想起林徽因的一句话来:“我要在沉默里慢慢地学会坚强!”这才是那个真实的息妫,这才是那个“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的息夫人。

至于息夫人的结局,至今已不可考。有一种传说是,终于有一天,她趁着文王出外行猎的机会,一个人溜出宫外与息侯见面。一对苦命的夫妻劫后重逢,唯有相拥而泣,又自知破镜难圆,最后双双殉情自杀。鲜血流在地上,朵朵状如桃花,楚人就在他们的溅血之处遍植桃花,并建桃花夫人庙来纪念他们,于是息夫人又被称为桃花夫人。

说完息夫人的故事,就要说到开头我们提到的那两首诗了。

杜牧的诗是“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细腰宫”就是楚宫,“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嘛!头两句说的就是息夫人居住楚国王宫里,面对花开花落,无言度春秋的场景。后两句是议论,也就是杜牧对这个事的观点,他说不知道息夫人是怎么死的,但毕竟息国与息侯的灭亡命运都是因你而发的,从这点看,你不在当时殉节,这就比不上后来坠楼的那个绿珠了。

“绿珠坠楼”是《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故事,说绿珠是石崇一手发现并培养的歌女,石崇就是那个爱跟人比富的纨绔子弟,是个典型的暴发户,后来石崇为孙秀所杀,绿珠跳楼自尽,为主人尽忠了。后世的封建卫道士们对绿珠这种为主尽忠的行为大加赞赏,经常是会拿出来说说事的。

先不说绿珠为了石崇殉节值不值当,就杜牧本人而言,他自己也说自己“楚腰纤细掌中轻”、“赢得青楼薄幸名”,我就想了,你既然自己也是“青楼薄幸人”,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个情感忠贞的人,你凭什么去指责息妫呢?

所以站在道学和男人的立场上理解息妫是很困难的,只有站在真情的立场上才有可能去理解那个真情的息夫人。幸好公元737年的那个晚上,歧王宅里毕竟还有一个真情的人,他就是王维。

王维有一首《红豆》,我们都很熟悉。诗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又被称为“相思豆”,就缘于这首诗。王维在他的妻子死后,一心理佛,终身未娶,是一个对爱情相当坚贞的人。所以他才会设身处地地去考量息夫人的处境:

“莫以今时宠,忘却昔日恩。”息夫人的处境真可谓之两难了,面对两个深爱自己的男人,一个因自己做了亡国奴,一个对自己百般宠爱,还生了两个儿子。真是爱又爱不得,恨又恨不得。正如才女安意如所说的——“再深的痛苦也只能像冰雪飞落大海,水深无声啊。”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是虽然在矛盾里,虽然在两难里,虽然内心有着无限的凄楚,她也要在沉默里慢慢地学会坚强,她也要在爱与恨之间恪守自己最脆弱却又是最牢不可破的底线!

所以,我喜欢王维的这首诗“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我颇喜欢安意如的这段评论——“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是男人的贞洁;息夫人的‘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是女子的坚定”!说的真是太好了,因此我想,说这话的人应该与王维一样,也一定是一个有真情的人!

其实息夫人的故事除了让我感动之外,还让我想到很多。我觉得它其实牵扯到一个重大的命题,一个规律性的现象,那就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情爱。

你看息夫人被称为桃花夫人,后世以花命名的还有一位,那就是后蜀孟昶的花蕊夫人。宋太祖赵匡胤在对待女色的问题上,不比那个好色的楚文王好多少。在灭掉后蜀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人把名闻天下的绝色佳人花蕊夫人费皇后送到汴京来侍寝。花蕊夫人和息夫人一样,一个弱女子在滚滚的红尘里,尤其是在滚滚的政治尘埃里,所有能做的事情只有默默地承受命运,默默地抗争。她在宫中挂着孟昶的画像,平淡的日子里,就“看像满眼泪,心共孟昶言”,可见夫妻之情还是很深的。有一次,宋太祖偶然间看到了这幅画,就问是谁?花蕊夫人灵机一动,答是在蜀中常供奉的送子张仙,宋太祖说很好很好,结果宫中一下子流行起来挂孟昶的画像,可笑赵匡胤,抢了别人的老婆,却不知道孟昶就一直站在墙上冷眼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