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3/3页)

2006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笔者译注的《诗经》,收入“中华经典藏书书系”中。此本《诗经》,选入历来公认的名篇102首,为全书的三分之一。出版后,受到读者好评,已重印26次。2014年底又应编辑部之邀,笔者将此本扩大为一个全本的译注本。现在这个全本《诗经》已与读者见面了,此本分为题解、正文、译文、注释四部分,现就这四个方面向读者说明一下。

一、题解。每首诗的题解是读懂这首诗的关键,弄清楚诗的主题,才能对全诗作出正确的理解。但有的诗篇,自古以来就众说纷纭,很难确定诗的主旨,因此在写题解时,既需要吸收古人正确的见解,也要参考今人的研究成果,更要根据诗的本文,反复解读,才能选定一个比较正确的主题。此本题解内容比选本详细,对《毛诗序》符合诗意或有参考价值的,录入题解中,并加以评论。对前人或今人一些中肯的见解和评论也加以引用,以便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意。有时笔者也根据诗的内容,斟酌再三,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二、注释。注释的原则力求简洁明了,浅显易懂。对于有多种解释的词语或诗句,或选择一种较符合诗意的说法,或列入另说供参考,对有些比较难懂或较为罕见的解释,即引用古人的说法,如《毛传》、《郑笺》、《孔疏》、《诗集传》、《毛诗传笺通释》、《诗经原始》、《诗三家义集疏》等旧注加以佐证,既解释了词语的意义,也可据此追根溯源,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三、译文。要想把这部距我们二千五百多年的古朴典雅而又深奥难懂的诗集,用今天的语言准确流畅地翻译成新诗,实在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古人已有“诗无达诂”、“诗无通诂”的感慨,即对于《诗经》的诗没有绝对确切或公认一致的解释。但为了读者能读懂每一首诗,对原诗进行翻译还是非常必要的。对此我主要借鉴古代七言诗的句式,用现代的语言来翻译。我发现,在这七个字的范围抉择字句,既有约束又有足够空间,可以将诗意解释清楚,读起来也像个诗的样子,较现代诗的长短不一更容易掌握。当然,此前也有学者做过这样的工作,并且受到好评。而我的译文在力求准确表达诗意的基础上,语言更加通俗易懂,不仅适合一般读者的阅读,对初次接触《诗经》的读者,也是非常适宜的读本。但此本难免还存在一些疏漏之处,敬祈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中华书局编辑部王军、宋凤娣、周旻诸位同仁的帮助和审阅,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王秀梅 2015年7月15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