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日 昼(第4/5页)

走出一段,关锦绣碰到了一位行色匆匆的中年妇人,说是去映秀镇寻找下落不明的儿子。两人于是结伴同行。

妇人不似关锦绣般准备充足,她的装束让人想起寻常的日子,坐在机关办公室里的那些大姐大妈们,酱紫的衬衣,外穿棕黄色的针织衫,黑长裤,黑皮鞋,黑色挎包,无关潮流,但是异常的整洁。

果然,一问,是邻近省份一座小城的公务员,负责人事档案的管理。她的独生儿子二十岁出头,在映秀工作,地震过后,音信全无,直到一天前,儿子的领导才打来电话,说人是找到了,但埋在了单位的办公楼底下。母亲因此星夜兼程地赶了来,无论如何也要见儿子一面。

“儿子在叫我,我听到他在叫我……”妇人喃喃地说着,疾步如飞。

路边的山民给她们指引了方向,经过紫坪铺水库,她们左转上山,翻过泥泞不堪的山路,绕过了塌方的地方,上到了213国道。一个钟头以后,她们走过了马鞍山隧道。路面开裂,隧道里遍布碎石,一些被困的车辆停在公路边,司机大多弃车而逃。

一位神情呆滞的羌族女子坐在一辆满载泥沙的货车旁,裹着绣花的黑头巾,只露出半张潮红的脸,脚边是一只竹篮子,里面是一只走不动的小狗,一个两三岁的黑瘦小男孩倚着她,津津有味地吮吸手指,她的怀里,躺着哇哇大哭的婴孩,但她只是呆呆地坐着,似乎疲惫得没有气力去哄拍饥饿的孩子。关锦绣心生恻隐,把一袋压缩饼干留给了母子三人。

快到八点钟,一艘载着解放军的冲锋舟驶过岷江,关锦绣驻足,想着冲锋舟会驶到沈泰誉所在的小镇吗?头顶隆隆响,一架直升机从低空掠过,她仰面看,想着飞机会降落在沈泰誉被困的地方吗?她这一凝神,同行的中年妇人已经走出老远,关锦绣急忙追上去。

关锦绣虽则在国外有过徒步旅行的经历,虽则一身耐克运动装,而那位妇人身材羸弱,脸色蜡黄,还穿着一双半高跟皮鞋,但关锦绣却着实有些跟不上她的脚步了。

“大姐,咱们歇口气吧。”关锦绣忍不住说,她疼痛的双脚早已提出抗议。她想象不出妇人的脚趾与逼仄的高跟鞋以及崎岖的道路同时作战,会有怎样的感受。

“我不累,你歇会儿吧,我就不等你了。”妇人决然说着,大步朝前行进着。

关锦绣很是羞惭,不敢懈怠,紧随妇人的脚步。道路破碎不堪,幸好大型机械已经在开道,一块块地挪开堵住交通要道的巨大石头。她们在主通道下面仅容一人通过的小路上行走,鞋子完全陷进了泥泞中,加上清路机铲起的石块不断滚落下来,狼狈不已。可是这还不够,守在道路两端的武警提醒她们,此段路必须快跑通过,否则有被埋进土里的危险。

再往前走,越发是满目疮痍。巨石冲下山坡,砸毁了村庄,横亘在道路中。高大的树木也被巨石折断,留下齐刷刷的断面,一排排地堆积在公路上,树的枝叶和果实也撒满一地,就像古战场的防御工事。她们必须小心快速地穿越巨石与断树构成的塌方区,而另一侧就是深不可测的山谷。地震改变了地层结构,地下水也改变了原先的流向,夺路而出,肆意流淌。远处的河谷崩塌,两侧山头被削平,石块堵住了谷口,河水暴涨,河滩上的村落只露出房顶。

“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做‘山崩地裂水倒流’了。”关锦绣忍不住道。

半道里她们撵上了一支寻亲队伍,十来个人,是由一所美术学校的年轻男教师自发组织起来的,前往映秀一带搜寻地震当日去山里写生的国画系师生,一位热心肠的山民自告奋勇地为他们带路。

关锦绣和妇人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一路顺畅地走到了友谊隧道。迎面的大型指示牌上写着:这里距卧龙48公里,距四姑娘山157公里,距草原公园242公里,距达谷冰川248公里,距黄龙景区293公里,距九寨沟339公里。这一回,就连惜时如金的中年妇人也站住了脚,久久凝视着那块指示牌。

“我儿子在电话里说,汶川美得不得了,”妇人眼中泪光闪烁,“他对我说,妈,我要带你走遍汶川的每一个景区……”

“大姐,要相信你的儿子,他会兑现承诺的。”关锦绣安慰道。

“儿子,如果老天保佑,你能活下来,妈妈一定跟着你,去卧龙,去四姑娘山,去草原公园,去达谷冰川,去黄龙,去九寨沟,把所有的景区都游览一遍,”妇人一口气说下去,“如果你不在了,也不要紧,妈妈还有三年就退休了,等到退休,妈妈把老家的房子卖了,搬到这里来住,陪伴着你,我的儿子,到那个时候,妈妈就永永远远都不会再离开你了……”

关锦绣听得欷歔不已。

友谊隧道的路面从中间断开,变成了高低不平的两部分,随处可见的裂口咄咄逼人,一辆黑色汽车停在隧道里,驾驶室被巨石砸得触目惊心,一小片衣料露出凹瘪的车体。一行人在幽深的隧道里穿行着,由于寂静,听得见龙门山脉因为滑坡而发出的轰隆隆的闷响。有一刹那,关锦绣产生了幻觉,仿佛正在堕入黑暗的死亡之渊。

走出隧道,疾行在前的中年妇人突然放缓步子,一步慢过一步,拖泥带水似的,关锦绣刚在纳闷儿,眼见得妇人摇晃两下,张开双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扑倒在地。

“大姐!大姐!”关锦绣急忙扶起她。妇人双目紧闭,面色蜡黄。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她抬到公路旁,同伴里有美术学校的校医,用手指分别掐她的人中、内关、合谷等穴位。不一会儿,妇人苏醒了过来。

“大姐,你太累了,不能再这样跟着我们赶路了,你会受不了的。”校医对她说。

“不行,我儿子在等我……”妇人挣扎着要站起来,却是全身无力,额头冒出大颗大颗的虚汗。

“我陪着她,我们歇一阵儿再走。”见状,关锦绣对大伙说。

美术学校的老师们于是留下一小袋葡萄糖和一盒十滴水,离开了。关锦绣守护着虚脱的妇人,喂她喝葡萄糖水,一边警惕地张望着路旁残破裸露的山体,那里不时有碎石与被砸断的树枝飞滚而下。

坍塌的公路上,行进着越来越多往外逃命的灾民。成群结队的,不说话,表情木然,满面灰尘,一身黄泥。一些女人穿着厚实的羽绒服,背着藤条编的背篓。背什么的都有,有背着被褥的,还有背着一箱洗衣粉的。一个小孩子抱着一只芦花母鸡,一只没有主人的狗站在公路中间的裂缝边,皮毛尽湿,一条腿血肉模糊,紧张地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不断发出狂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