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

《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来到了9月14日。在1368年的这一天,元朝灭亡;1867年的这一天,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 元朝灭亡 |

首先讲讲1368年的这一天,中国历史上的元朝灭亡。这是无数汉人,包括有民族主义情结的人们特别高兴的日子,这一天我们驱逐了鞑虏,恢复了中华,实现了汉人的统治。实际上,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是在不停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样的斗争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初。当年蒙古帝国曾经横跨欧亚两洲,元朝作为世界历史上最强大的军事帝国之一,结果只统治了一百六十二年就灭亡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不光是我们现在在思考,我猜清朝入关后,应该也做了很多的反思。正是在这些反思的基础上,清朝才得以统治将近三百年,清朝统治中国的时间几乎两倍于元朝。

实际上在元朝的蒙古帝国时期,整体的实力远远超过后来清朝的满族统治时期,但元朝为什么只统治了那么短的时间,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元朝时期推行了赤裸裸的种族歧视政策,这个种族歧视政策永远都是非常负面的,包括对统治者自己。清军入关以后,虽然是满族统治了中国,但实际上清朝大量起用汉人来进行国家的管理,尤其到了清朝的后期,有大量的汉人进入到了统治阶层。满族人深知自己的民族人数少,不可能彻底地统治这个国家,所以清朝的皇帝一开始就认真地学习并吸收汉族文化,包括科举制度等,这些大清的皇帝慢慢就变成了比大部分汉族人还汉族化的满族皇帝。但是元朝时期不是这样,当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蒙古帝国太强大了,蒙古人是从马上得天下的,它根本就看不起汉民族,也看不起当地的汉文化。蒙古当年可以说是“灭国四十”,走到哪儿都是屠城,到了中原也一样,它就觉得你们这些汉人不行,你们这些人打不过我,所以就都得听我的。到最后蒙古帝国统治了那么大的疆域,但蒙古人一共就那么两三百万,根本就没有足够的人做官来管理这么大的国家。但即使这样,蒙古人也不让汉人来做官,最后蒙古人实在不够了,他们就弄来了一堆色目人来元朝廷做官。当时蒙古人已经征服了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在中亚、东欧与中东等地居住着众多民族。他们名称各异,叫法都不相同。当时就把这“各色名目的人”统称为色目人。还有一种通俗的讲法,是说中亚地区有大量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这些人种的眼睛是有颜色的,大家也分不清他们到底是波斯人还是阿拉伯人,就统称为“色目人”。当然这种讲法虽然很生动易记,却是一种望文生义的说法。所以蒙古人统治中原以后,把中原人分成了四等,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排第一的当然是蒙古人,那是最高贵的。其次是色目人,蒙古人从中亚那些地方弄来了很多色目人来做官,包括后来明朝著名的大太监郑和,郑和的爷爷就是从中亚来的色目人,郑和的爷爷还去过麦加。所以郑和就是色目人,他爷爷就是那个时候来到中国的。后来我还开玩笑说,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寻根,也就是找他的老家,因为他是穆斯林色目人。当时郑和舰队的全体指挥官,虽然他们都起了中国名字,但是实际上大部分都是色目人,所以郑和舰队实际上是大批的色目人去航海。排第三的是“汉人”,但是这个“汉人”跟我们现在说的汉人还不一样,这里的“汉人”指的是当时北方的汉人。排第四的是南方的汉人,也称为“南人”,当年南宋抵抗了蒙古很多年,所以蒙古人就觉得南方的汉人应该是排在底层的。

元朝最初一直不让汉人做官,不让汉人参加科举考试,直到元朝后期觉得实在不行了,才恢复了汉人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但是那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大厦将倾,已无力回天。大家纵观一下科举考试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应该说中国绝大多数的状元、榜眼、探花都来自南方,其中有七成状元来自江浙两省,但元朝把这些“南人”排到了社会的最底层,大量的精英没有机会进入到统治阶层。元朝还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当时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优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知识分子也被打到了社会的最底层。“七优”,“优”是什么人?就是我们这些搞音乐、跳舞的;“八娼”,“娼”就是娼妓;“九儒”,“儒”就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还排在娼妓的后面,所以为什么叫“臭老九”?就是因为知识分子被排在第九位;“十丐”,“丐”就是指乞丐,只有乞丐排在知识分子后面。所以,大家看元朝时候的知识分子竟然处于这样的位置。当然有一点我比较高兴,就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搞音乐的人一直都毫无地位,跟文人相比,这些艺人几乎什么都不是,但只有在元朝,艺人也就是“优”排在文人前面,排第七。

元朝给中华文化带来的破灭也是巨大的,在南宋时期,中国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非常领先的地位,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了全世界经济总量的很大一部分,全世界其他国家都没有南宋富有。南宋的科技、工商等各方面也都处于世界前列。但到了元朝,中国的领先地位已经荡然无存,元朝毁灭了中国大量本来可以持续发展的东西,要不是元朝把这些东西断开,我们可能早就文艺复兴了,我们可能早就实现大航海了,我们可能早就进入了资本主义了,但这一切都被元朝给隔断了。但元朝唯一的好处,就是对原来处于社会底层的娱乐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过去的知识分子因为都热衷于参加科举考试去当官,所以大家认为写诗、写词什么的并不是个正事儿,把这个叫作“淫词艳曲”,大家认为所谓的正事就是去做官,副业才是写点儿诗词。到了元朝,因为这些汉人知识分子没法去参加科举,也当不了官,所以大批的知识分子就被迫靠写作、靠音乐为生。元朝有一个供知识分子去卖自己的音乐和文学作品的地方,那就是“勾栏”,这勾栏其实就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院。那个时候对于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文人来讲,已经当不了官了,要靠写这个养家糊口。你做官的时候写的诗,有人看没人看无所谓,反正有俸禄。但这个时候你要靠写作生存下去,就要让青楼里面弹唱的都是你的词,演奏的都是你的曲。如果没人爱看,没有客人来,那你马上就会被解雇,你马上就失业了。所以大家只能拼命写,结果由此诞生了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元曲和元杂剧。在元朝之前文人们也就是写写小品,最多写篇文章,也就是写出像《赤壁赋》《滕王阁序》这样的文章,到了元朝才有了戏剧这样的东西。在整个世界文学史上,戏剧的地位当然已经是远远高于小品文、散文等。元朝由于实行的是市场化,戏院需要演出,需要卖票,需要招揽客人,所以就诞生了大批像关汉卿、白朴等这样的大戏剧家。元朝的戏剧当中用了大量北方的白话文,你看关汉卿写的东西,今天基本上都能看得懂,也不掉那么多书袋,里面用了大量的北方民间的白话文,我觉得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元曲的音乐也是中国音乐的巅峰时期,可谓中国音乐及外族音乐的集大成者,但可惜元曲至今已失传大半。很多流传下来的词当时都是能唱的,什么“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但现在只剩下了词,也不知道因为什么这些曲子都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