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第2/2页)

当然后来李宇春以自己多年的出色表现,转型成为创作歌手,今天她依然是站在中国第一线的巨星。李宇春还有周笔畅、张靓颖等,这些选秀出来的艺人凭着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通过自己的成功消除了当年大家对选秀这类节目的歧视和排斥,彻底扭转了人们的看法。到今天,选秀已经成了中国整个华语音乐行业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形式,已经融入到整个音乐行业中。

从2000年之后,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全世界的选秀节目才开始迅速火爆起来。为什么之前没有特别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互联网的时候选秀是单向的,大家可以看,但不能参与。选秀节目的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观众一定要参与,必须是大家投票选出自己的偶像,然后你去支持他。《美国偶像》第一期的时候观众还是靠打热线电话来投票,节目结束之后一两个小时,一通热线电话打进来,开始投票。后来互联网投票、手机投票这些都跟上来了,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后,各种互动讨论才越来越多,观众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网络与电视结合,这才产生了一种崭新的娱乐产品——选秀,科技进步会促进娱乐节目的发展,诞生新的样式,诞生新的产品。有了互联网之后,大家不但能参与投票,能参加讨论,还能举行有组织的活动,比如说大家组织起来一起去到哪儿接机,去欢迎他,甚至一起做慈善,到哪里去做他的签售会,大家都能一起讨论。艺人也能听到粉丝的声音,一切都直截了当,所以选秀时代是伴随着互联网时代而来的。

《美国偶像》是美国选秀节目最重要的代表,在美国一直是夏季档黄金时间的收视冠军,这个很重要。美国人夏季主要娱乐是出门看电影,春秋季电视里才会播电视剧,通常大家都会认为夏季是电视剧的淡季,所以美剧一般都是春秋两季播,秋季播长剧,春季播短剧。而夏季档就是靠选秀节目,《美国偶像》一直都是夏季档的收视冠军。

我曾经看过一期《美国偶像》,从南部一个州来的牛仔唱那种标准的、纯粹的乡村音乐,那次我也被感动了。乡村音乐要生存,它也在不断地演化,在向流行音乐、摇滚乐方向慢慢地调整。有一天你突然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真正的牛仔,戴着那种牛仔帽,那样弹着吉他,操着南部口音,用那种最原始、最乡村的唱腔去演唱,纯净得一塌糊涂,我当时听得眼泪都下来了,评委们也极为感动。最开始大腕儿们都不愿意去当评委,纷纷抵触,所以一开始都是一些专职做评委的人去评,后来选秀节目越来越火,发展到一线大腕儿都去当评委。

但是你不能保证选秀节目永远能培养出像凯莉·克莱森这种大腕儿,因为这样的选秀节目每年都办,但是人才的成长不像鱼的生长,春天放下鱼子,到秋天就能收获了;人才也不像庄稼,可以一年一熟;人才的培养就像树的生长,要长很多年才能成材。一个歌手的成长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时间,他要在民间成长,要去流浪,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靠嗓子叫“唱歌”,靠心灵叫“歌唱”。一个人要达到能“歌唱”需要很多年的积累,所以大家看到优秀的歌手很少有特别年轻的,二十岁的时候很难成才,到了三十岁才慢慢开始对生活有了各种领悟。所以当选秀节目第一年把歌手一网打尽的时候,第二年可能还会有一些优秀的选手,因为原来不屑于来选秀的歌手可能因为节目火了而纷纷赶来。但你不能保证今年被淘汰的人,明年突然就会唱歌了。要持续下去每年都出现优秀的歌手太难了。节目的收视率可能因为评委越来越强,会一直都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但是人才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不是每一年都出现大腕儿。电视节目有自己的规律,得去慢慢做。所以对这种节目大家要有些耐心,不能说因为这个节目今年没再产出新的大腕儿,这个节目就不行了。《美国偶像》到今天依然是美国最重要的选秀节目。

今天几乎全世界所有选秀节目的版权都被我们的各大卫视买来了。当然也有人批评说你们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干什么。首先得尊重版权,不能去山寨人家节目,而且买了版权以后才发现甜头在哪儿。比如《中国好声音》这种节目买了版权,就会有那么大的一支队伍来手把手教你怎么拍,告诉你需要什么设备、需要多少台机器。山寨的话最多能山寨到人家的百分之八十,而每一个节目最终能否成功实际上是取决于最后的那百分之二十。这就跟做生意一样,任何一门生意的百分之八十都很容易学习,但是能否成功是由最后那百分之二十甚至百分之五决定的。所以购买版权以后,人家手里有制作宝典,愿意用多年经验来指导,这样才能学到其中的真谛。最重要的是人家还带来了冠名商、赞助商,一买版权发现在全世界每个地方都是这个企业在跟着做赞助,因为这个节目体现的精神就是它的企业、它的产品要表现的精神。这样电视台就尝到了买版权的甜头。所以知识产权保护不是单向地让人多花钱,而是一个全球化的做好生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