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

《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来到了4月1日。今天是愚人节,但是我们要说的历史上的今天是真实的。今天我们只讲两个动人心弦的人——林徽因和张国荣,他们都是在这一天去世的。

| 与林徽因做邻居 |

提到林徽因我得称呼林先生。首先林先生和梁先生一起创办了清华建筑系,我们作为清华的后辈学生,对前辈教授不能直呼其名,要称先生。再有就是林先生、梁先生住在清华的胜因院,胜因院有12栋小楼。林先生家和我外公家门对门,两栋房子是用一张图纸盖的,设计得一模一样:上面两间房,下面四间房。

我的外公、外婆从德国回国以后,也在清华做教授,和林先生、梁先生是同事。原来我外公要求我母亲读外语系。梁先生力劝我母亲道:外语很多人都会,外国人都会说外语,而建筑就不一样了。所以我母亲最后师从梁思成先生,毕业于清华建筑系。

林先生1955年就去世了,我没见过,我曾经见过梁先生一面。小时候家里人经常谈到梁先生和林先生的风采。这两位先生不光是我们家对其极为崇敬,整个民国期间,他们都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代表。林先生今天已经进入了剧场史,不停地被各种文学作品渲染,其中有许多演绎。很多人都是如此,进入了剧场史就成了舞台上的一个角色,被各种人评价、改写。但我个人还是比较了解林先生的,因为我曾经看过林先生的日记——所有写林先生传记的人,几乎都没看过林先生的日记——再加上家人对她的各种描述,我觉得我对林先生还是能做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今天看民国时代很多所谓的大美女照片,其实并没有那么好看,可能是审美观的变化或是当时的摄影技术问题。但林先生,不论是年轻时候还是之后生病等各个时代的照片,都可以称得上风华绝代。

抛开他们个人的情爱纠葛, 林先生首先是一位爱国者。林先生和梁先生,包括他们所代表的那一代海归知识分子,当时在北京、上海有几个重要的沙龙。林先生家的沙龙曾被冰心先生讽刺为“我们太太的客厅”,实际上是当时顶级的海归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文学、音乐、哲学等各界人士众星捧月,围绕在林先生周围。因为林先生不但风华绝代,而且非常健谈,不但懂建筑、科学,文学功底也很深厚。有人讽刺说在林先生的沙龙上,说到文学她要讲法语,大家之间谈话要讲英语等,这是因为当时海归知识分子都有“双重人格”。林先生有这样的特点,我家里的长辈也有这个特点:他们都曾在西方留学,个人生活上非常西化,喝咖啡、抽雪茄,谈恋爱的时候也是西方那一套。年轻时候也上台演过西方话剧,演《玩偶之家》中出走的娜拉等涉及女性解放的主题。各方面都追求自由、民主,但是一到国家问题上,他们立即把所有在西方学的那一套全都抛掉,完全是中国古典屈原式的那种对国家的情感。德国占领巴黎的时候,巴黎并没有那么多知识分子尽忠守节。但是日本人一到北京,除了娶了日本老婆的周作人,北京所有的大知识分子都选择离开。林先生说得好,我们上不了战场,但是至少我们能为国家尽忠守节。所以他们全体颠沛流离地到长沙、到昆明,又到李庄。在李庄的时候林先生的儿子梁从诫问她:“我们都已经退到这里了,如果日本鬼子再来到李庄,我们怎么办?”林先生毫不犹豫地说:“投江啊,这还用说吗?”

林先生是大家闺秀,父亲林长民曾位及民国司法总长,七叔林觉民是辛亥革命中死于黄花岗起义的著名烈士,今天看来,林先生就是官二代、富二代,但她以屈原式的情怀爱着这个国家。最后他们颠沛流离到李庄,林先生、梁先生以及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在李庄这样一个没有电、没有厕所、没有任何生活设施的地方为国尽忠守节,而且还发生了极大的蜕变。一个个高高在上的小姐、少爷,怀着古书上看来的爱国情怀,最后终于变成了亲吻这个国家的土地、了解这个国家人民的一代栋梁。

林先生、梁先生回国后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建筑学科。中国传统思维里,建筑根本不是一门科学,建筑师是匠人、工匠,是“样式雷”,不是地位高的人。但是在林、梁两位先生的努力下,建筑学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公认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清华大学建筑系现在也成为清华大学每年高考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

中国以前的历史只写王侯将相,从来不写文化史,但那个时代出现了一批大师,重修了两千年的中国文化史。有修小说史的鲁迅,有修文学史的郑振铎,有修诗词史的王国维,林、梁两位先生,当然是以梁先生为主,修了中国建筑史。修别的史还容易,可以找资料来看,修建筑史却非常艰辛。林、梁两位大师回国之前,中国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没有过任何建筑科学方面的文献,也没有人整理过任何资料。所以林、梁两位先生历经千辛万苦,跨越千山万水,走遍大半个中国,最终修成中国的建筑史。

我讲梁先生的时候,曾讲过有关梁先生和林先生的爱情,那些都是真挚的、勇于追求的爱情。林先生的性格和梁先生不一样,梁先生是谦谦君子,而林先生是大小姐那种非常厉害的性格,所以林先生实际上并没有几个女性朋友,民国时代她其实是被大批海归的男性知识分子围绕。林先生只有一位女性的要好朋友,就是费正清的太太。林先生的母亲没有生儿子,只生了林徽因一个女儿,所以林先生从小跟着母亲在偏房长大。而林长民先生后来的小妾生了几个儿子,也就是林先生同父异母的弟弟。这几个儿子也很争气,有的参加革命,还有的参加空军,牺牲于保卫成都的战斗中。林先生从小听她母亲抱怨被冷遇,因此她从小就认为自己“一定要强”“一定不能做偏房”“一定要成为中心”。林长民虽然对林徽因的母亲并不好,她的母亲也为此抱怨了一生,但是林长民非常疼爱林徽因这个女儿。所以林先生从小在这样一个双重环境下长大,性格非常要强、直爽。

当时北京要拆城墙,由北京市副市长、原清华历史学教授吴晗先生来主持,谦谦君子梁先生听到这个消息默默哭泣,而林先生指着吴晗破口大骂:“你们拆去的是真古董!你们迟早会后悔的,到时候你们要盖的是假古董。而且你是历史学教授,你知道什么是历史,这么多年的历史毁于一旦!” 林先生在1955年去世,以她这样直言不讳的性格,没有经历后来各种各样的历史运动,实为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