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第2/2页)

| 爱打酱油的希区柯克 |

1980年的今天,希区柯克去世。好莱坞是全世界的好莱坞,谁拍得好谁来,犹太人也来,德国人也来,李安、吴宇森等华人也来。导演们起起落落,许多获得了奥斯卡奖,但是真正能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一种类型电影的导演少之又少,尤其是命名一个大电影类型的导演就更少了。

吴宇森导演是华人之光,大家曾经用他的名字Woo(吴)命名那种有两个男主角、讲兄弟情义的电影类型。电影类型的命名没有什么规定,都是大家因为一个导演拍这种类型的电影拍得特别好就习惯性地这么叫。如果后来其他人这类电影拍得好,大家就会说这个电影拍得非常吴宇森。吴宇森的名字命名了这种类型,虽然不是一个大类型,但是那也很光荣。

但希区柯克导演命名了一个大类型。希区柯克式的电影是指悬疑电影,是美国好莱坞最重要的大类型电影之一。希区柯克导演作为这个类型的奠基人,达到了这类电影的最高峰。今天再看那时候的《爱德华医生》《煤气灯下》等,依然觉得特来劲。

我学电影的时候认真学习过希区柯克的《后窗》,那个电影实际上是做了一次实验,始终以一个角度拍摄。剧中男主角的腿断了,所以他坐在窗前,镜头从头到尾始终就是他的主观视角。这在电影里是非常难控制的,拍一个短片容易,但拍一部长片,无论如何机器都要变换位置,只有“上帝视角”才能把悬疑的东西看清楚。但是希区柯克就这样做了一次实验,完全从这个人的视角透过窗口向外看,拍了整部电影。优秀的大师级导演就是这样,不但能做出这个类型最好的电影,还能不断地探索、追求。

希区柯克还有一个小爱好,永远都会在自己的电影里打酱油露一小脸。现在网上有人专门搜集了希区柯克导演在各个电影里打酱油的集锦,非常好玩。我们的华人导演王晶好像也有点儿这样的小爱好,经常在自己的电影里打一下酱油。不知道在他的三级片里是不是也打过酱油,没仔细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