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4/5页)

星期天下午两点半,纪念仪式在瑞克市民公园举行。镇议会为神职人员搭建了一个临时讲台。天气很好,阳光灿烂,有三千人到场。

艾瑟尔扫视着人群。珀西瓦尔・琼斯戴着大礼帽站在那儿。他除了是一镇之长,现在还是议会成员。他也是阿伯罗温同乡队的一名荣誉指挥官,组织领导了招兵工作。凯尔特矿业的其他几位董事跟他站在一起——就好像死者的英勇精神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似的,艾瑟尔越想越不是滋味。马尔德温・摩根也露面了,带着妻子——他们有权参加,她想,摩根夫妇失去了儿子罗兰。

就在这时,艾瑟尔看见了菲茨。

起初她没认出他来。她先看见碧公主,一身黑衣黑帽,后边跟着一个护士,抱着年轻的阿伯罗温子爵,一个跟劳埃德差不多大的男孩。碧旁边有个拄拐杖的男人,左腿打着石膏,半边脸绑着绷带,遮住了他的左眼。过了好一会儿艾瑟尔才认出那是菲茨,她忍不住惊叫了一声。

“怎么了?”母亲问。

“你看伯爵!”

“那是他?哎呀,可怜的人。”

艾瑟尔盯着他。现在她已经不再爱他——他太残酷了。但她又不能无动于衷。她曾吻过绷带下的那张脸,爱抚过那一度强壮、现在却已不幸残损的身体。菲茨是个自负的人——这是他最情有可原的缺点,她可以想象,他照镜子时受到的羞辱和伤害会远远超过创伤本身。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待在家里,”妈妈说,“大家会理解的。”

艾瑟尔摇摇头。“他太骄傲了,”她说,“是他带那些人去送死的。他必须来。”

“你很了解他。”妈妈说话时的神色让艾瑟尔怀疑她是不是早已猜出了真相,“但我觉得他也想让人们看见上层阶级同样在经受痛苦。”

艾瑟尔点点头。妈妈说得不错。菲茨这人既傲慢又霸道,但矛盾的是,他也渴望得到普通人的尊重。

屠夫的儿子戴・肖普走过来跟艾瑟尔打招呼:“很高兴看见你回阿伯罗温。”他个子瘦小,穿着笔挺的西装。

“你怎么样,戴?”艾瑟尔说。

“很好,谢谢。明天开始放一部卓别林的新片。你喜欢卓别林吗?”

“我没时间去看电影。”

“要不,你把小孩留给你妈照看,明晚跟我去看一场?”

有一次在加地夫电影院,戴曾经把手放在艾瑟尔的裙子上。那是五年前的事了,但她能看出他还没有忘记这件事。“不,谢谢你,戴。”她毫不犹豫地说。

他还不罢休:“我现在井下干活,不过等我爸爸不干了,就由我来接管店铺。”

“你会干得很棒,我相信。”

“这里有些男的看不上带孩子的女人,”他说,“不过我不会的。”

这话很有一点屈尊降贵的意味,但艾瑟尔不打算跟他计较。“再见,戴。谢谢你的邀请。”

他苦笑了一下:“你仍然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孩。”他碰了碰自己的帽子,走开了。

妈妈生气地说:“他哪里不好呢?你要找个丈夫,这不是正好嘛!”

他有什么问题?他确实个头矮小,但他的男性魅力弥补了这一不足。他前途无量,也愿意负担别人的孩子。艾瑟尔也不知自己为何不假思索地拒绝跟他一起去看电影。难道,在她的内心深处,还认为自己太出色,阿伯罗温容不下她?

靠前的地方放了一排椅子,菲茨和碧坐在珀西瓦尔・琼斯和马尔德温・摩根旁边,仪式随后便开始了。

艾瑟尔对基督教的信仰不是很虔诚。她认为上帝的确存在,但她猜想上帝比她父亲想象的更为通情达理。爸爸对约定俗成的宗教仪式全然无法接受,而艾瑟尔只是对圣像、熏香祭拜和拉丁文有点反感。在伦敦,她礼拜日早上偶尔也去卡尔瓦利福音馆,主要是因为那儿的牧师是位十分热情的社会主义者,他允许茉黛在他的教堂设立诊所,召开工党会议。

当然,公园里没有风琴,清教徒也就不必压抑对乐器的抵触。艾瑟尔从爸爸那里得知,领唱的挑选颇费了一番踌躇——在这个镇子上,领唱的角色比讲经布道更加重要。最后选定的是阿伯罗温男声合唱团,其指挥不属于任何教派。

他们以一曲亨德尔的《他将如牧羊人饲养羊群》开场,这首人尽皆知的弥赛亚唱段精美,便于教众合唱。好几百人的男高音让那句“将羔羊置于他的怀抱”响彻整个公园上空。艾瑟尔发觉自从去了伦敦以后,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听过这样惊心动魄的乐声了。

天主教神父用拉丁文背诵《圣诗》第129篇,《自深深处》。他使出全力大声喊着,但站在边上的人还是听不到。接着,国圣公会牧师朗读了国教祈祷书中的《为死者安葬》一节。一个年轻的卫理公会教徒迪莉斯・琼斯演唱了查尔斯・韦斯利写的赞美诗《神圣纯爱》。浸礼会牧师朗读了《哥林多前书》第15章第20节后的全部内容。

要有一个布道者代表无派别团体,这件事自然落在了爸爸的头上。

他开始朗读《罗马书》第8章的一段诗句:“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若住在你们心里,那叫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借着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爸爸那洪亮的声音遍及公园的每个角落。

艾瑟尔为他感到骄傲。这一荣誉等于承认他是镇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一位精神和政治领袖。他今天的打扮也很得体,妈妈特地从梅瑟的格温・埃文斯百货店给他买了一条新的黑丝绸领带。

接着他讲到复活,讲到来世,这些艾瑟尔以前都听过,她的注意力飘忽起来。她觉得人死后大概还会有灵魂存在,但她又无法肯定,不过她反正很快就会弄明白的。

人群中有了一阵骚动,让她猛然意识到爸爸一定是转移了一贯的话题。只听他在说:“当这个国家决定去打仗,我希望议会的每位成员都能真诚地扪心自问,像上帝指引的那样。但是,到底是谁让这些人进了议会的呢?”

艾瑟尔发觉他把话题引到了政治上。爸爸,你太棒了。这下,教区长就不得不收起那副洋洋得意的嘴脸了。

“原则上,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参军服役。但是,并非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是否加入战争。”

人群里发出赞同的喊声。

“选举权的规定将这个国家一半以上的人排除在外!”

艾瑟尔大声说:“包括所有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