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有深度”赞歧乌冬面之旅(第2/3页)

店小得不行。与其说是乌冬面馆,不如说更像建筑工地放器材的小仓房,里面凑合着摆了几张小桌。经营“中村乌冬”的是中村父子。我进门时,无论父亲中村还是儿子中村都不在,只有一个老汉在装满水的大锅前独自“吭哧吭哧”煮着乌冬面团。我以为他大概是中村父子中的一位,就打了声招呼,不料他说“哪里哪里,我是客人”。这家面馆的规矩,客人只管拿起那里摆着的乌冬面团煮熟,淋上汤料或酱油什么的吃,随便放下钱走人就是。我思忖这地方甚是了得,但入乡随俗,我等也自管煮好乌冬淋上汤料,端起大碗走到门外(店堂太小),坐在石头上“吐噜噜吐噜噜”吃了起来。时间是上午九点多,天气好,乌冬味道也好。一大早就坐在石头上“吐噜噜”啜食乌冬面,渐渐产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心情,心想世人爱怎么想就怎么样想了,管他呢!乌冬面这一食品里,肯定包含着损耗人的知性欲望的某种因素。

正吃着,父亲中村出来了,儿子中村也出来了。父亲中村捏着乌冬摔打的时间里,我们听儿子中村介绍情况。面馆开了十八年,儿子中村说,那以前是办养鸡场的,再以前办木材加工厂赚了钱,鸡不下蛋以后开始经营乌冬面馆。从养鸡场忽然转行开乌冬面馆,设想足够大胆,不过在这香川县也许并没有什么不自然。经他这么一说,再仔细察看,乌冬面馆的建筑果然有点儿像鸡舍。

乌冬面馆建筑物后面是农田,栽着大葱。据一位客人证实,一次发牢骚说没有葱,结果被父亲中村训斥道:“啰嗦!自己去后面的地里拔来!”总之这家乌冬面馆够野的(我也渐渐带上了方言味儿)[7]。如此闲聊之间,父亲中村捣鼓完了新乌冬,随即在锅里过一下水,洒上葱花和酱油端给我们。的确可口得很。刚才吃的已经够可口的了,但同这刚刚打出的乌冬相比,香味和毫不含糊的韧性到底差了一档。在此次采访中吃到的许多乌冬里,这碗乌冬也堪称珍品中的珍品。去“中村乌冬”碰巧吃到刚刚打出的乌冬之人堪称幸运儿。

“中村乌冬”是用双脚踩着揉成的。没有揉面机的话,保健所是不发卫生执照的,所以开店时购置了一台二手机,但检查过后不再使用,一直用人脚踩着制作。“不这样不好吃的。”儿子中村一口咬定。明确地说,这对父子无论所说的话还是经营方针都很偏激,可乌冬又好吃得没得说。听对方用东京腔说“不这样不好吃的”,不由得想插嘴道“哦,是吗”,而当他说“不用这招儿不够味儿”时,就只能为其本地方言的动感所折服了[8]。

桌上摆有葱、生姜(自己捣碎)、五香粉、味精、山濑酱油(淡味型,琴平产),放在乌冬里的配料有筒状鱼糕、天妇罗[9]、鱼肉山竽饼。天妇罗是儿子中村自己炸的。乌冬面团小的一团八十日元,相当便宜(带走五十日元)。听说一人大体吃五团,但我不是香川县民,觉得三团足够了。客人多是回头客,有不少人为吃这乌冬面特意从远处赶来(虽说是远处,当然也不是从带广或那霸[10]坐飞机赶来,只是那一带的邻镇邻村)。食客愿意自带鸡蛋和萝卜也悉听尊便。不上酒,但好像可以随便带来。如此非同一般的乌冬面馆,我想此外找不出第二家。不过,如果专门带着大萝卜来吃乌冬,怕也是够意思的……

山下乌冬

此店位于一条名叫绫川的河边,门前有过去碾粉用的水车。同样没有招牌,只门口旁边有一块写有“邮政局邮递员休息处”字样的牌子。大概香川县邮局职员是在乌冬面馆里休息的。也许从东京调来香川的职员下班后听上司说“找一家店去”,找到这里还以为是酒吧或卡拉OK,不料进去一看却是乌冬面馆,于是两人“吐噜噜”吃一顿乌冬了事——好个温情脉脉的风气。

“山下乌冬”基本上是家面条厂,给乌冬吃算是一种小小的招待。来买乌冬的人提出品尝乌冬,于是摆上桌子,烧开水,拿来酱油和料汤,生意就这样开始了。所以桌子旁边就是一字排开的面条机。香川县有很多这样附带乌冬面馆的面条厂。以东京说来,就是既制作三明治又上咖啡的面包屋。两张简单贴有装饰板的餐桌,十三四把钢椅,芝麻、生姜、味精、酱油、葱,必需之物一应俱全。乌冬一团一百日元,筒状鱼糕天妇罗七十日元,是面条厂刚刚制作出来的,味道毕竟不一般。支一口老式大锅,以树皮为燃料,“咕嘟咕嘟”烧着水。

听了主人山下先生的介绍:“战后国产小麦减少,味道也变了。我小时候把附近收上来的小麦碾了做面条吃,那真叫好吃。如今差不多所有小麦都是澳大利亚产的。”

虽说是进口货,但日清面粉厂为香川县生产了特配的面粉。这是因为,香川人对乌冬的标准特别严格,面向全国的普通面粉受到了用户的投诉。我也看了,供给香川县的面粉的确印有“香”这个标记。着实讲究。

加茂乌冬

乌冬接着乌冬,肚子渐渐吃不消了,但别无他法,下一站是“加茂乌冬”。“老是这么吃乌冬可真够受的啊!”水丸君说。那对我也一样,我也想吃点儿不是乌冬的东西。如果可能,想来点咖哩饭什么的。然而,彻底对付乌冬乃是采访主题,是为这个才来四国的,后悔也来不及了。这么着,只要体力支撑得住,就只能继续吃乌冬。接下去是“加茂乌冬”。

光从外景来说,我绝对中意此店。不折不扣位于农田正中,坐在屋外的长板凳上吃乌冬,但见稻田在眼前平展展地铺陈开去。时值秋日,稻穗在清风吹拂下窸窸窣窣摇曳不止。一条小河就在前面流过,天高气爽,鸟声频频。清汤乌冬八十日元,大碗一百四十日元。配菜有炸牛肉饼和鸡蛋,都放在桌上。乌冬当然够味儿。这次都是请当地人介绍的,就味道而言,哪一家都高出平均线。水丸君吃着炸牛肉饼:“味道好极了,这个!”店堂一角的煤气炉上煮着竹笋,正“咕嘟咕嘟”发出声响。常有当地人顺路进来“吐噜吐噜”吃乌冬,很有乡土气息,人们显得其乐融融。松尾如今因为任职于《高级时尚》,开口Comme des闭口三宅一生[11],自以为好了不起,其实高中放学路上还不是走进这种面馆淌着鼻水吃乌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