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谁是赢家(第4/4页)

[4] 据岳钟琪后代岳炯在《岳襄勤公行略》中称:岳钟琪是岳飞的二十一世孙。但岳钟琪始终忠于大清王朝,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寿终正寝,享年六十九岁。

[5] 甚至有历史学家怀疑康熙是否说过这样的话,此处不讨论。

[6] 康熙的儿子,其名第一字均为胤,第二字均从示,且多用冷僻之字,以免重名。雍正即位后,为避御讳,诸兄弟改胤为允。为了不给读者添麻烦,本书无论先后,一律从允。至于雍正本人,则即位前称胤禛,即位后称雍正。

[7] 即康熙四十七年。以下提及康熙某某年,雍正某某年,均省去年号。

[8] 康熙事后对允禔的评价十分恶劣,有凶顽愚昧、气质暴戾,甚至“下贱无耻”等,还说自己早就厌恶他了。其实允禔也未必就是小人。诸皇子中,他为康熙出力最多,只因争夺储位,竟遭此唾弃。

[9] 这是有先例的。明成祖立储时,在后来的仁宗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之间犹豫不决,朝臣解缙说:“观圣孙”,于是成祖意决。

[10] 康熙晚年比较喜欢的皇子还有允祉。允祉也是有才的人,而且深得康熙信任。许多重要的任务,康熙都是同时指派允祉和胤禛一起操办。他在允礽、允禔出事后,是年龄和爵位最高者,自然也想当太子。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允祉出事,被削爵圈禁,雍正便和他秋后算账,说他在太子被废后“以储君自命”。允祉也确实有所活动,曾派亲信孟光祖到各地联络督抚。然而康熙只将孟光祖处斩,却不追问允祉这个主谋,还私下要允祉的下属帮他赖账。不过康熙之于允祉,更多地是爱他的文才。康熙让他在畅春园主持蒙养斋,研究律吕、算学、历法、天文,相当于皇家科学院的院长。这样学者型的人物,当皇帝就未必合适。

[11] 仁寿皇太后去世后,雍正为告慰皇妣在天之灵,曾封允为郡王,但后来又降为贝子。

[12] 也有人认为含有别的意思。请参看冯尔康:《雍正传》第133—144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3] 其时,康熙正从热河出发,准备回北京西郊的畅春园。允禩的园子,正在必经之路上。为了保证自己不会碰上什么不祥之物,康熙竟让病得奄奄一息的允禩立即搬出园子,回城里去。重病之人哪经得起这般折腾?因此允禟愤怒地说: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谁负责?康熙听说,立即指示胤禛他们:“八阿哥病极严重,不省人事。若欲移回,断不可推诿朕躬令其回家。”其意仍是要撵走允禩,惟不肯承担责任而已。

[14] 隆科多的情况约略似之而稍有不同,本书从略。

[15] 田文镜原属汉军正蓝旗。正蓝旗是下五旗。田文镜不安于此地位,却不敢对雍正说,只好向下属河南布政使、汉军正白旗人杨文乾吐露心思。后来杨文乾当了广东巡抚,陛见时给雍正讲了,雍正便让田文镜入了正黄旗。

[16] 关于这一点,本书在《海瑞》一章中已有阐述,请参看。

[17] 台湾作家高阳断言这些朱批系文觉和尚代写,但不知笔迹问题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