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第三章 情感驱使我们追求未来(第2/3页)

我还应该再举个例子,不比上述例子逊色。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曾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17]不仅品德高尚,更是相貌英俊。在他的习性中,有一点与其他君主不同:他不像他们那样,遇到紧急公务,就把便桶当做御座,因为他上厕所从不允许他的仆人在场。他这样不让人看见他小便,就像处女不愿向医生或他人暴露习惯上应该隐蔽的部位。我这人虽然说话放肆,但却生性害羞。除非是迫不得已或是强烈的感官刺激,我从不在别人面前出示习惯上不宜暴露的身体部位和行为。我之所以这样,是我觉得这种约束对人,尤其是对从事我这种职业的人,是很合适的。但是,马克西米连一世竟迷信到在遗嘱中特意叮咛在他死时给他穿上衬裤。据说,他还在遗嘱中追加了一条:给他穿衬裤的人要把眼睛蒙起来。居鲁士[18]大帝二世曾对子女作出规定,在他死后,不准他们或别人看见和接触他的身体。我以为那是他笃信宗教之缘故。因为他和他的史学家在有生之年到处宣扬对宗教的虔诚和执著,这是他们最突出的品德。

一位亲王给我讲过有关我的一位姻亲的故事,我听了很不愉快。我那位姻亲在和平和战争时期都很有名。因为当他年老而临终前,忍着结石痛的折磨,把最后的时光用来精心布置如何使他的葬礼办得体面而隆重,他要求所有来探望他的贵族保证加入送殡行列。他恳求前来看望他的那位亲王参加他的葬礼,也命令王室成员这样做,并列举了很多例子和理由来说明这是他这样的人应有的待遇。当他得到亲王的许诺并按自己的意志布置完殡礼仪式以后,才安详地与世长辞。我很少见到如此顽固的虚荣心。

还有一种做法恰恰相反,那就是热衷于对葬礼精打细算,连一个佣人和宫灯都要考虑再三。这种做法也不乏其例。我见到有人赞赏这种性格,赞赏李必达[19]饬令禁止其继承人照惯例为他举办丧事。连微不足道的花费和欲望都要避免,难道这是节制和俭朴吗?这是一种偷懒而廉价的改革,如果这种事也需要下令的话,那我赞成每个人都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形式,不管是对葬礼,还是对生活中的其它行为。哲学家卢贡[20]曾经明智地嘱咐朋友,把他的遗体埋在他们认为最合适的地方。至于葬礼,既不要浪费,也不要吝啬。在这事上,我纯粹听凭习俗,信赖我最先托付此事的人所做的决定。西塞罗说:“在这点上,我们自己应该洒脱,倒是要为亲属着想[21]。”圣奥古斯丁[22]圣洁地告诉一位信徒:“葬礼的操心和排场,墓地的讲究,更多地是对活人的安慰,而不是对死者的保佑[23]”。苏格拉底临终时,当克里托问他如何安葬时,他答道:“随您的便。”如果我必须早些操心此事的话,我认为洒脱的做法是,模仿有些人生前就享受坟茔的等级和排场,乐于漠然观望自己死时的样子。善于冷漠地享受和满足自己的感官,活着时能想象自己死时的样子,岂不是件赏心乐事!

雅典将领曾在阿基努塞群岛附近的一场海战中打败了斯巴达人。那场战役,在希腊人进行的海战中可谓最有争议、最漂亮的了。可是,那些将领在胜利后,按照战争法则继续推进,没有停下来收拾和埋葬阵亡将士。他们因此而被雅典人民毫不留情、既无人道也不公正地处死了,甚至连他们的辩护词都不愿意听一下。每当我忆及此事,便几乎对所有的民主恨之入骨,尽管它代表的是自然和公道。狄奥默东的做法使这一处决变得更令人憎恶。狄奥默东是其中一位被处决的将领,在政治和军事上享有崇高威望。他在听完对他们的判决后上前讲话。此刻听众鸦雀无声,但他没有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辩护,也没有揭露这一残酷决定的不公正,而是维护法官的判决,祈祷诸神不要因为法官判决不公而惩罚他们;他又把他和他的伙伴们为感谢显赫的命运女神而许的愿公布于众,怕因为没有还愿而使得诸神迁怒于雅典人民。尔后,狄奥默东没有再说多余的话,也没有讨价还价,步伐坚定地走上刑场。几年之后,命运女神对雅典人进行了同等的报复。雅典海军统帅卡布里亚斯在那克索斯岛上同斯巴达海军上将波利斯的战斗中曾占上风,可他为了避免蒙受上述不幸,竟将已经在望的胜利战果丧失殆尽:为了不抛下漂浮在海上的战友尸体,便让敌军从海上安全逃离并反过来收拾雅典人,使他们饱尝这种迷信的恶果。

你想知道你死后在哪里吗?

就在未出生者所在的地方[24]。

——塞涅卡

下面的话使一个失去灵魂的身躯恢复了宁静:

愿摆脱生命和痛苦的躯体,

没有坟墓和栖息地[25]。

——西塞罗

自然法则告诉我们,某些失去生命的东西似乎跟生命还有某种神秘的关系。地窖里的酒是根据葡萄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味道的。据说,腌在缸里的野味是按照活肉的法则改变味道和状态的。

[1] 原文为拉丁语,塞涅卡语。

[2] 原文为拉丁语。西塞罗语。

[3] 李维(公元前64-前10),古罗马历史学家。

[4] 尼禄(37-68),古罗马皇帝。以暴虐、放荡著称。弑母杀妻,并是罗马六四年大火灾的纵火嫌疑犯。常在马戏团扮演马车夫。

[5] 斯巴达国为古希腊奴隶制城邦。建于公元前八世纪。

[6] 梭伦(约公元前638-约前550),古希腊政治改革家和诗人。据传为古希腊“七贤”之一。

[7] 原文为拉丁语。

[8] 贝特朗·迪·盖克兰(1320-1380),法国陆军元帅,朗贡城堡为今朗东新堡,位于奥弗涅地区,距布伊市十六公里。

[9] 尼基亚斯(卒于公元前413),雅典军事家和政治家。

[10] 科林斯为希腊南部城市。公元前五世纪,科林斯城邦国家称雄一时,伯罗奔尼撒战争后衰落。

[11] 阿格西劳斯二世(公元前444-前360),斯巴达城邦国王。

[12] 彼俄提亚为古希腊地名。

[13] 爱德华一世生于一二三九年,卒于一三○七年。

[14] 让·齐斯卡(1360-1424),胡斯党人首领。胡斯是十五世纪捷克宗教改革家,深受威克利夫思想影响,以“异端”罪名被处以火刑。

[15] 威克利夫(约1320-1384),英国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驱。

[16] 巴亚尔(1475-1524),法国贵族,绰号为“无畏无理的骑士”。

[17] 马克西米连一世(1459-1519),德意志国王(1488-1519),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93-1519)。

[18] 居鲁士大帝二世(约公元前590-前529),波斯政治家,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创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