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在茶温人已远(第2/2页)

东有青竹,西有翠柏,奇石古藤点缀在廊前屋后,来今雨轩真是个激发灵感的好地方。1936年,才女林徽因受萧乾之托选编《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期间,时常在来今雨轩举办茶会,请上十几个朋友一边喝茶一边集思广益。品茗叙谈之间也兴致盎然地遴选出一篇篇精彩的文稿:有萧乾的《蚕》、沈从文的《箱子岩》、沙汀的《乡约》、老舍的《听来的故事》,也有她自己的《模影零篇》……带着浓重的悲悯与同情,鲜明地表达着林才女追求的“诚实的美”。

其实,来今雨轩之美又何尝不在于“诚实”呢?正如一杯生香的茶汤,貌似清淡寻常,却蕴含了不尽的甘美。深深体味之后怎不让人肌轻骨爽,心通仙灵呢?而那滋养出至味的灵芽正是一群曾经集结于此的茶客——那些众多的京派文人,正是他们的才情创造出了一个灿烂时代。

“最难风雨故人来”。如今,与天安门广场只一墙之隔的来今雨轩静寂安然,宛如喧嚣尘世中的一方净土。见不到旅游团来参观这老茶馆的孤品,也很少有人提起这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了。阳光里,只有大白猫舒服地依偎在民国时代的地砖上,仿佛为了沾上些灵气。偶尔还能碰见一家老小推着轮椅上的老人过来转转。也许那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会颤巍巍地说:“六十多年前啊,我和你爷爷就是在这儿结的婚。”

壶在,茶温,人已远。后院里的紫藤花开了,轻轻地放着香,没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