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健康文明从“心”开始(第5/6页)

心理健康的问题越来越被关注,人们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我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学习的动力,夫妻生活为什么越来越没劲,工作压力让我受不了我快崩溃了!没有房子、车子,娶不到好妻子应该怎么办,老伴去世十多年,我一个人孤苦伶仃,不知道如何熬过这痛苦的晚年,等等。这是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也有很多悲剧发生——很多青少年包括成年人遇到的很多的悲剧是不该发生的,究其背后原因,发现心理健康是重要的原因。维护心理健康绝不仅仅是要减少悲剧的发生,心理健康每一个人都有份,因为关乎到个人在人生的成功道路上能走多远。西方有一个很著名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两个心理学家做了几千个高智商学生的智力测验,追踪这些高智商的学生,看看聪明对他们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年很聪明的孩子50年以后差别很大,有人事业有成,有人事业平平或者一生庸庸碌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孩子50年后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是不是50年智力发生改变呢?他们又做了一次智力测验,发现这些人的智力与以前没有区别,那么为何有人有成就有人没有成就呢?成功由很多因素决定,非智力意志、品质、在逆境中崛起的能力都决定着能否成功。成就也分为高成就、低成就,高成就的人有很清晰的奋斗目标,朝着目标锲而不舍,遇到挫折继续努力、坚持不懈,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有的人也有目标,但在通往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困难就放弃,重新寻觅,一辈子都在探索、寻觅,没有办法积累。还有一些人没有目标,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一个失败者。

身体强健、朝气蓬勃,幽默、人际关系协调、对自然对他人宽容热爱,这就是我们讲的激情、热爱。那些能够成功的人有永不衰退的热情,虽然见了成千上万次的风景,但每次看到仍然会对大自然的壮观赞叹不已,虽然见过成千上万婴儿出生,但每次看到仍然会为人类生命的创造力而感动万分,这就是永不衰退的热情。成千上万指的是多得数不胜数,太常见我们就会习以为常,真正成功的人是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事情,仍然能从中得到新鲜的不同的感受。要想达到成功就要有特质,我们每天都会觉得生活就是如此,无味、平淡,没有新鲜感,甚至厌烦;成功的人会觉得每一天都是新鲜的,每一天都是好日子,起床后打开窗子呼吸新鲜的空气,心中会有一种激动,有一种想去投入生活的热情,开始美好的一天。当晚上睡觉的时候闭上眼睛想想今天有什么收获,每一天都是好的,你会享受每一天美好的生活,会有一个积极的向上的心态。清华大学的学生都很优秀,能拿到特等奖学金的学生是万里挑几,他们为什么可以这么出类拔萃呢?有没有心理因素呢?调查发现,这些能够获得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的学生有共同的特点,简单地说就是心理健康,情绪稳定、自立性强、性格外向,有比较高的社会影响力,有种冒险精神,愿意去尝试,什么事情有百分百的把握才去做是不可行的。敢作敢为,从失败中学习经验,成功积累正面经验,这些学生心理很健康。有一个学生智力一般,在清华大学那么多高智商的学生当中很不起眼,但成绩在年级排第一。我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说:“我这个人不是聪明人,从小就是这样,但是我有长处,我比较善于向别人学习,不管是谁,能够考上清华大学都不是等闲之辈,我学习他们的优点,集中在自己身上,我相信自己能成为优秀的人。”他的人际关系很协调。一个人如果有凝聚力,对身边的人充满欣赏、喜爱和肯定,人们都会喜欢和他在一起,他的自我价值可以得到维护、增强,同学们愿意和他一起做事。他说他从来都是一心一用,做学生干部工作的时候他就专心工作,不会因为自己在做工作的时候别人在学习而心急,而当他学习的时候也不会分心想其他的事情,一心一意做好手上的一件事情,虽然事情很多,但效率很高,他的非智力因素很优秀,他知道如何扬长避短,各方面的功课学得很好。他说他只是把基础扎扎实实地学好。发挥长处避免短处,可以把人生经营得非常精彩。

心理健康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注重对孩子人格成长方面的关爱。生活技能影响他一辈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对人的影响更为重要。一个人成功要具备“智商”、“情商”、“逆商”、“创造智商”。智商是指聪明、智慧、推理、判断。情商包括情绪和意志。包括了解自己,调整自己,管理自己,了解别人,和别人和睦相处。逆商即是不被逆境所吓倒,能够调整方向继续前进。创造智商包括创造性、灵活性。这四个品质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心理健康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狭义是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广义是指人生存的状态,人充满活力,潜能能够得到开发,价值能够得到实现,是满意的实际的状态。人的心理过程是心理的内容和形式,包括知、情、意,个性心理包括人的个性的特点和个性的倾向性,平时做事急、慢、情绪稳定的程度,表现出来的一些稳定的特点。我们讲一个人的个性的健康,心理过程正常是一个标准。

卫生联合会曾经提出,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是:1.身体、情绪、智力调和;2.人际关系适宜,在人际关系中能够彼此谦让,要有包容心,宽容理解和自己不同的意见;(这些内容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做到是很难的)3.主观的幸福感。幸福感不在于你的银行有多少存款、地位有多高,而是自己对生活状况的感知和满意度;4.在工作和职业中发挥自己的职能,发挥效率。我们对现实要有正确的认识,根据变化的环境调整认识。自尊、自知和自我接纳,最根本的是对自己的认识,如果自卑、自大,将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每一个人都非圣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善,知道扬长避短,能够不因为自己有不足而搁浅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一个真正自信的人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善,接纳自己的不足。

人生在世每时每刻都有情绪,长久抑郁、担忧、害怕,就会心理不健康。我们在生活中不可能万事如意,当不如意的时候我们伤心失望,但我们要知道自己处在什么状态,让自己走出来,而不是长久地悲观失望。人格的完整,对生活的热情、追求、向往,充满希望,工作有效率,这是心理健康的标准,这是理想的标准。如果我们都做得很好,是非常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