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人“好奇怪”(第2/2页)

包晓琳

任何人提起民国时期的上海滩,都无法避而不谈青帮和杜月笙,可杜月笙又不是我们想象中黑道大哥的形象,他本人身材瘦小,基本没什么功夫,闯荡江湖全凭脑子,原本是从水果店学徒做起的小赤佬,因为收账利索人称“水果月生”(这萌萌哒外号实在跟黑道画风不符),他能成为黄金荣的左膀右臂除了靠过人的聪明才智,主要还是因为他把黄金荣的老婆桂生姐哄得十分高兴,一次他出面帮桂生姐劫回了烟土,桂生姐就把一部分烟土生意交给了杜月笙,并给黄金荣吹枕边风委以重任,使杜月笙很快在一众马仔里脱颖而出,直到他只身入虎穴救出被军阀何丰林绑走的黄金荣,紧接着便成功地自立门户。杜月笙在华洋两界周旋做不法交易发家,整个人生随便一段故事都极为抓马,他设计摆平严老九,建立小八股党,但这位上海王本身也有很多污点,比如在“四一二”事件中雇用流氓殴打工人,协助蒋介石发动政变,作为男主角的话一定会被吃瓜群众批判三观不正,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抗战时期建立了武装游击队参与抗日,又把名下的“黑钱”拿来支援前线伤员,其实人是很难用非黑即白的价值观来区分的,在特殊的时代里,上一秒杀人不眨眼的恶棍,下一秒就有可能变成救人于水火的侠士。过去看经典电影《教父》,觉得阿尔·帕西诺演的柯里昂酷毙了,直到读了《杜月笙传》,才发觉中国的教父才活在更为复杂的江湖里,这个江湖横跨了军界、政界和商界,他们不但有情有义,同样也至情至性,像杜月笙和孟小冬这种精彩的风月史,是很多编剧编都编不出的。真实的历史往往比虚构的传奇更好看,不如说,他们这些人本身就是传奇,我之所以沉迷于民国教父的故事,或许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男人们大多缺乏那样的血性吧。

曹小优

如果问我有没有喜欢过什么奇怪的人,我觉得没有。我喜欢过的大多是王子类型,众人瞩目、完美无缺、才貌双全。后来仔细一想,不对,喜欢的某个少年,除了中二还很爱自拍。奇怪的是,他的自拍永远自带变丑滤镜,大概比他人随意的抓拍丑个一万八千多倍吧。然而这位少年还是拍得一脸认真,孜孜不倦地继续秀着他的自拍。中二呢,前几年对他来说还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毕竟他前几年真的中二——中学二年级。然而目前稳稳地变成了最美好的十七岁的他,仍然习性不改,自拍和各种手办,是他永远的好朋友。少年最近愈发成长,英气逼人,可爱之间还透着几分清爽的俊朗,仍然没变的是他的中二,“吃饭睡觉看《海贼王》”,还碎碎念什么自己学会了飞檐走壁之一式“坐壁”、二式“站壁”和三式“自闭”……也是没眼看。这都不算什么,主要是他最近开始穿女装。说什么有一天发现自己太霸气,把自己打扮成了小公举……我说大哥,你这样对得起成千上万要你“娶”的小姑娘吗,竞争已经很激烈了。当然这都不算特别怪,他还有一个萌萌的“迷弟”属性,在偶像生日那天一定会妥妥地算好和日期一样的时间发一则“生日快乐”,万千少女又是羡慕嫉妒没有恨。好了,大声说出他的名字吧。反正我是不会说的。

疏星

Y老师的奇葩表现在,只要到了公众场合,就会变得一本正经,别的情侣总是搂搂抱抱,Y老师人多的时候就会自动开启“出门不牵手,吃饭不并肩”的模式。他觉得“肩并肩吃饭”是高中食堂才会发生的可怕画面。一起去看演唱会的时候,下着小雨,别的情侣都前后左右各种方式拥抱腻歪在一起,挥舞着荧光棒一起大声合唱,而Y老师双手交叉在胸前,然后缓缓地从包中拿出了望远镜……开始审视看台上的画面,活像个老领导视察基层群众……这种时候总不能让我一个女生去主动牵手吧,更可怕的是和我牵了一会儿手,Y老师就轻轻拿开,又开始拿着望远镜视察……生气的我干脆抢过来望远镜自己看了起来——天!居然这么清楚!还能看见钢琴上的烛台装饰……

就算在家里,Y老师也会忽然从沙发上弹坐起来,顺便将腻歪的我也拖起来:“两个人长期这么坐着的话,会产生一种下坠的堕落感,赶快起来干活干活!”如果我披头散发一脸窘态的时候被他看到,Y老师就会立刻掏出手机进行拍摄、截图、存进个人相册……如果我跌倒了,Y老师一定会第一时间哈哈大笑,然后掏出手机进行录像……可当我化了个bling bling的妆从镜子前走出来,问他我现在怎么样,让他给我拍张照。他就会大失所望地走开:“唉,你现在一点都不丑,我不想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