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的终极核心,是忠于自己

在得知我的很多同学现在都在做家庭主妇后,我爸妈不约而同地露出惋惜的神色。

我妈说:“好不容易考那么好的学校不是太可惜了吗?!”

我爸则是算了一笔账:九年义务制教育,再读三年高中,上大学后每学期学费六千多,国家每月补贴一百五十元饭费,再加各种花销杂费,这么多年下来少说也得十万块。

“你说说,十年前十万块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最后随随便便就当家庭主妇了,这钱不白花了吗?”

以前每当我不想工作,希望歇歇的时候,我爸都会这么算经济账,那时候确实无话可说,但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最后选择了做家庭主妇这件事,我倒是觉得不能光从经济上算这笔账。

对于上一代人而言,做家庭主妇往往是一种“被迫”的选择——要么是不能就业,要么是因为教育程度不高导致的就业面过窄。这种“被迫”选择之下带来的种种不自由,令人心有余悸。因此有工作有收入是上一代为子女谋划的幸福人生出路。

再看高等教育的投入,需要倾注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国家的人力、物力和心力来完成。这种数年如一日的心血倾注,理论上应该有相当的价值回报才对。

可什么才算有价值的回报呢?

赚钱养家,有经济收入,实现自我价值,是一种最直观的回报。

可如果“家庭主妇”是自己心甘情愿的主动选择,而不是为了周全他人的牺牲,也是有利于家庭幸福的——这种幸福,也可以算作一种回报吧。

《哈佛谈判心理学》的作者是哈佛法学院协商谈判课程教授,也是著名的国际谈判专家,她讲过一个亲身经历的家庭冲突:她的母亲是领先于她那个时代的先锋,也是一位杰出的职业女性。在女性普遍不工作的年代,她常常因为“自己上班,让丈夫接孩子”而受到其他主妇们的排挤。她让自己的女儿们都接受了极好的教育,可意外的是,大女儿在接受过普林斯顿和康奈尔顶尖名校的教育后,居然心甘情愿地去做了一名家庭主妇。

这让这位作者的母亲大为光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儿”在拿过富布赖特奖学金后,居然选择“待在家里看孩子”。为此,以后只要有机会,母亲就不断地责备大女儿“浪费了社会资源”“丧失了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

可大女儿却十分坦然,她一面平静接受着母亲的批评,一面继续做家庭主妇。母亲要她发挥潜能,她就激发出自己作为母亲的潜能,把自己的五个孩子都“培养成为卓有成绩的敢于追逐自己梦想的年轻人”。

这个故事不长,却道尽了不同时代下女性是如何在主流价值观中沉浸,试图认识自己,挖掘内心所想,为自己的价值赢得一席之地的。

优质教育的终极核心,也许并不是教人如何成功、攀升到顶峰,而是教人如何忠于自己兴趣,实现个人理想,同时成为对他人有价值的人。如果一个人,靠自己的言行,可以给自己和许多人带来快乐、希望和前进的动力,那么她已经比大多数人成功许多了。

我一个朋友在生完老二后,犹豫着要不要重返职场。她一方面希望留在家里,更好地陪伴一大一小,可惯性又驱使她不要轻易放弃多年浴血打拼、奋斗得来的职位和资历。纠结来纠结去,朋友试探地问五岁的大儿子,结果儿子回答:“妈妈,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如果你不高兴,我们也不会好过的。”大人反复纠结,小孩子却一语道破天机——妈妈的幸福快乐,才是一个现代家庭稳定快乐的根基。

在这个社会里选择当全职妈妈的时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上班再枯燥无聊,总是有下班休息的时候,全职妈妈却是二十四小时无休止地在运转。

上班可以有工资拿,穿得得体专业,可以和同事们去好吃的餐厅,结识各种人;全职妈妈几乎是在单打独斗,吃穿全在自己,可社交的人非常有限,还要管家里要钱。

更大的困难是身份认同:社会上的大部分人,甚至包括你自己的亲人,都不会认为全职妈妈也是一种工作,有其责任和价值所在,他们会觉得全职妈妈是在“歇着”,同时顺便带带娃。

我曾在产假期间一直在考虑要不要回到职场,结果四个半月假期一结束,再怎么舍不得离开宝宝,都毫不犹豫地回去工作了。

因为以往在职场的时候,价值产出模式都是靠产出些什么和制造些什么来宣扬存在感,可一旦回归了家庭,则回归了“消耗”的生活模式。你作为母亲所放弃与争取的一切,于自己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可在世界眼中却是再平凡不过的小事。

所以当全职妈妈比工作“难度高多了”,除了“价值模型”变化了,还有专属于这个领域内的专业技巧和专业自信心,需要去摸索和打磨。

有个邻居家的小孩总和我家孩子一起玩,有一天我们去他家做客。以前我就觉得这个邻居小孩的妈妈特别爽利能干,可即使我有心理准备,去做客时还是大吃一惊。

她家不大,可收拾得整齐干净,还给孩子辟出了一个“游戏好望角”;因为孩子父亲有痛风,冰箱上贴着医嘱,家务操作上自然更复杂和烦琐。此外,她还在阳台上种菜种花,收养了一只狗,调教了一只鹦鹉。厨房里腌着自制的特色泡菜,冰箱里冻着和孩子DIY的酸奶冰棍……

回家后我想了很久,人和人真的是不一样的,而人们更有天赋和愿意倾注时间、才能的地方也是不同的,谁说好的家庭主妇不需要管理、调度、运筹帷幄的才华和经验呢?

在外界看来,这位妈妈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孩子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并无特殊之处,但对于身处在家庭中的一家人而言,她就是安定美满的锚。

有人问台湾清华的教授彭明辉:“对于那些曾抱有人生抱负与梦想的全职妈妈,该如何面对没收入、没专业表现的角色?”

彭明辉回答:“人生最值得追求的有二者:一是加深、加宽、加厚自己对人性高贵面的了解;二是让世界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

从这两个角度看,选择全职妈妈的角色跟选择上班没两样——同样都需要留时间去增长自己的人生智慧和心灵的深度,同样都有机会造福别人。而对于全职妈妈最大的挑战,其实在于,人必须尽早学会靠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去肯定自己,靠自己内在的成长去肯定自己。

所以,不必老把全职妈妈与“牺牲”“奉献”一词挂钩,你全职待在家里,确实成全了孩子和家人,但也要成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