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请勿被外界因素左右(第2/5页)

他停下思考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还有一个大问题是很多经理人,包括那些好心肠的经理人,都不知道该如何拓展员工的能力。我们需要打破常规,而不是每天循规蹈矩,我们需要加倍地努力。如果有员工提出了不同凡响的意见,无能的经理人就会感觉自己的位置受到了威胁。如果像伯特的上司那样缺乏安全感并且害怕别人比自己更强,就会故意让她的员工能力受到限制。”

“这让我想起你说过的,”我说,“一个‘一流’经理人会雇用‘一流’的员工,而一个‘二流’的经理人只会雇用‘三流’的员工,以此类推,还可以加上:一个‘三流’经理人只会让整个团队的能力也降到‘三流’。”

“你说得没错。”霍华德叹了口气。

“告诉你吧,我最近认识的很多人都和伯特的情况类似。”我说,“其中一些人的遭遇甚至可以用你所说的生存危机来形容,他们自己的能力和公司提供给他们的发展空间严重不吻合。”

“这词用得有点儿重,为什么要说生存危机?”霍华德问。

在回答他之前我思索了一下。“因为他们面临的状况削弱了他们的斗志,让他们对自己产生疑问。”我说。有件事困扰我很久了,在说出来之前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现在的经济形势不好,很多人害怕改变。他们停留在原地,虽然工作很努力,但仍在专业知识积累和进步上落后一大截。公司的整体发展目标限制了他们个人能力的发挥,让他们感觉自己很无能。我的一个朋友说那感觉就像是在马拉松训练中被一群不全力发挥的队友包围着。不管是从身体还是精神上,她都无法冲出这枷锁,她担心再这样下去,她的核心竞争力也要被磨光了。这种斗志杀手的力量几乎快要把她摧毁了。”

“这种情形甚至会给她这样能力卓越的人才带来负罪感。”我继续说道,“虽然他们的水平达到了雇主的要求,老板们对他们能否超常发挥并不感兴趣,但雇员们却希望自己能够尽心尽力。他们认为拿了钱就要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完成工作。偶尔他们会想‘这周我不想努力工作了’,一时间还会觉得很开心,但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因为不能取得进步而变得消沉,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也坐视不理,遇到情况时也无动于衷。他们的精力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被消耗着。他们一直强挺着,听到的却都是类似‘这个主意很好,但我们不感兴趣’,或‘干得不错,但我们不会用它’,或‘谢谢你提出建议,但我们不需要你的帮助’。直到最后,他们要面对挑战他们道德底线的选择——应该少干一些活,还是被这种境况逼疯甚至产生愤恨。

“现在经济形势又这么紧张,这些人根本没有翻身的机会。这样毫无挑战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感觉痛苦,留得越久,就越难从这个环境中逃脱。但是离开也是有风险的,尤其在他们感觉自己失去了才能的时候。”

霍华德点点头,把手搭到我肩膀上,说:“相信我,我完全理解你所形容的这类人。他们觉得自己别无选择,别人告诉他们要踏实肯干,这年头有份工作就不错了。而他们却感觉身陷迷宫。三十年前我在哈佛的同事就有这么想的。”霍华德苦笑着说,“可人们往往低估了自己在艰难处境下把握命运的能力。即便是在最令人抓狂的迷宫里也是有出路的。他们需要做的是积极主动地做出选择,而不是被动等待下一个机会的降临。

“记住,成功的企业永远都在适应经济形势,会随时改变经营的战略和目标,也会为自身投资,它们发现自身潜质并加以发展,然后为即将遇到的机会做好能力上的准备。实际上,不管是对我们自己还是依靠我们的人,我认为我们都有责任这样做。”

霍华德叫来服务生,又点了两杯咖啡。“我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雇主的潜力,并向雇主主动展示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我们不主动寻求这种机会,我们就不是在糊弄别人,而是在欺骗自己。最终将自食恶果。”

* * *

只有过度自信或自负的人不会质疑自己的能力,也不会在为自身能力寻求最大发展空间时感到纠结。HSN(家居用品在线购物)公司的总裁明迪·格罗斯曼曾对我说:“我工作时最大的动力就是不想让那些依靠我的人失望。”美国教育行动(TFA)的创办者兼总裁温迪·科普也总是担心她毫无经验,不能很好地运作这个全国性组织,尽管TFA的成功证明了她的顾虑是多余的。

在刚刚踏入职场、换工作,或者迎接新挑战时,你会很容易低估或忽视你的潜能。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霍华德辞去霍华德·斯蒂文森商学院的教职后,接替他位置的是汤姆·艾森曼。汤姆是一位富有声望的哈佛教员,但他还是把这段经历称为“班门弄斧”。

“我还在读研的时候霍华德就是我的良师益友,现在让我接替他的职位,这让我感觉受宠若惊。”在宣誓入职后,汤姆这样对我说,“毕竟,我的职业路线都是在他的帮助下才规划出来的,在我刚入职时他对我帮助很大。在学成之后,我却搬进他待了几十年的办公室,这真是既自豪又尴尬,感觉就像是一个自不量力的人来篡位。”为了让自己感觉好受一点,汤姆请霍华德在办公室留下些东西。霍华德留给他一尊象头神的雕像,那是在印度教中代表智慧、爱欲、谦卑的神,也是起始之神和排除万难之神。“这对一个刚刚接手了新职位的人来说是一种再贴心不过的祝福。”汤姆回想道,“尤其是对我这种教授企业管理学科的老师来说,我需要一个开启新纪元和排除万难的大师指引。”

我也曾质疑过自己选择的路是不是正确,在我创业初期,这种想法几乎一直伴随着我。后来,我学会了预估新环境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应对各种情况的计划。

不过,在我开窍之前,我只是一个刚刚从康奈尔大学毕业的职场新人,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美好生活酒店连锁企业创始人奇普·康利手下干活。奇普是一个创造力很强的智者,他能包容员工那些疯狂的点子,乐意让员工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于是,我这个二十二岁拥有过度自信的年轻人,不断地为新产品和服务提出建议和“更好的”战略。毕竟我在世界上最好的酒店管理院校读了四年大学,我应该对每个问题都对答如流,对吗?多年以后,我想如果我当时有现在的经验,我就不会显得那么幼稚。

现在看来我的那些建议是多么不现实和不实用,然而奇普总会耐心地指出我的建议中被我忽略的问题。不久之后,在我的建议一次次被拒绝后,我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我真的适合这个行业吗?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不是太高?我是不是应该辞职,选择进入传统的银行业、咨询业或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