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芬心灵能量20问(第2/5页)

再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的儿子成绩真的不怎么样,他升高年级后第一次拿成绩单回家,上面全是C和D(国际学校的评分法),他自己都在掉泪,我一点儿也不生气,只是告诉他:妈妈觉得你没有尽全力。我只要求你做到三件事:要快乐、要健康、要负责任。你觉得你对你的学业和功课负责了吗?他自己承认说没有。现在他上课就比较专心,功课也认真做了。

同样的一件事,孩子成绩不好,不爱读书,我和你的反应不相同,可见问题是出在父母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但可怜的孩子常常做我们的投射板,随父母的要求和喜好而“起舞”,违背了他们的天性,剥夺了他们的快乐,也种下日后他们一生性格上、心态上的一些问题。

我虽然不要求孩子学习好,可是生活上我对他们有很多要求,这些要求很多也是我自己的投射,希望孩子以我的标准过生活,所以一路走来,我也是不停地在犯错误。当父母不容易,我们共勉!

心灵问答8│问:你每天在做例行发愿、体操、感恩的时候,是真心诚意的,还是应付公事?

给亲爱的你:

我自己有时也会有这种感觉,因为赶时间,也会例行公事般依样画葫芦地做,可是心不在那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想或是说什么。你有没有真心相信你的愿望会成真呢?你看得见、感觉得到吗?(视觉化可以增强你的发愿力度)如果你有“书上说这样做,我就做吧,至少我每天对自己交代得过去”的想法,那么效果一定会打折扣。因为,你认真地祈祷,宇宙就认真地听,你随意祈祷,它也随意听。

心灵问答9│问:进行心想事成30天实践计划,我的能量和注意力应该聚焦在“想要”的事物上,还是事成之后的状态上?

给亲爱的你:

你要求的东西,是否是一种实质的物品或事件(升职、加薪、配偶的爱),而不是“最终你想要的状态”?(喜悦的生活、轻松地过日子……)我们心里所思所想,我们的能量,应该聚焦在你梦想句的后面那一句——你想得到的最终内在状态。如果关注的是自己缺少、匮乏的东西,而不是得到之后的满足、喜悦,那么你的振动频率就无法吸引你想要的来到你的生命当中。我说过,我们不要为难宇宙,所以发愿的时候,你要提到自己最终想要的状态。宇宙知道什么对你是最好的,如果你就是要某个特定的东西,或者就是要嫁给某个人,宇宙可能未必会满足你。

心灵问答10│问:在运用“心想事成法则”时,我们想要的生活情境往往与现在的生活情境相冲突,甚至是对立的。我们会因此而陷入两难的困局,按照“心想事成法则”,我们要经常想象自己想要的未来生活情境,而且越生动越有感受力越好。而“活在当下”要求我们向现实臣服,把宇宙的神性带到每一件当下所做的事情上。当然,我们可以向现实臣服,在做现在的工作时仍然全神贯注于当下,同时在其他空余时间充分运用“心想事成法则”,愉悦地畅想自己想要的生活情境。但事实上,这仍然会造成意识的分裂和《新世界》作者所说的“把当下作为达成未来目标的一种手段”。请问,如何化解这种“两难”?“心想事成法则”和“吸引力法则”与“放掉一切外在认同、回归真我和活在当下”之间在本质上究竟有什么关系?

给亲爱的你:

亲爱的,请你相信我,如果“心想事成”和“活在当下”你都做得很到位的话,你绝对不会觉得它们之间是有冲突的。以我为例,我对自己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没有把当下当成达到目标的手段(别忘了,我是从抑郁症和极端不快乐的生活中走到今天的)。但我此刻心中是有一个愿景,我希望将来主持一个像《欧普拉脱口秀》那样的谈话类节目,把灵性的理念更大众化地传播出去,达成我“提升人类意识”的承诺和使命。我有时也“看见”自己在摄影棚中主持这个节目的画面,想到更多的人会因为这样的节目而受惠,开始用不同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我自己都会喜滋滋的(但不是与这件事认同,也就是说,我不是从这件事当中汲取我的自我感,因为我已经知道自己真正是谁了)。但我还是活在当下,享受眼前的事物。

《新世界》的作者表达的生活态度是:如果你不喜欢某种情境的话,可以离开。不能离开的话,就要接纳。如果你不能快乐地活在眼前的每一刻,那我保证生活中仍然会有别的事情让你不快乐,可能是你的工作,可能是你的配偶。其实,所谓的“心想事成法则”,无非是想要人真心相信自己的梦想会成真。就像我相信我的电视构想总有一天会成真一样,我一点也不着急。你相信什么,什么就会成真。但是一般人很难这样一步到位,所以要练习法则。在练习法则的时候,你当然也可以活在当下地去认真练习,只要抽出一点时间,告诉自己:此刻我要观想,我梦想成真啦。

还是那句老话,亲爱的,如果你两者都做到位的话,就不会有这种疑问了。“小我”的头脑喜欢这样玩弄我们,好让我们两面都不是人,都做不好。放下怀疑,好好修炼最为重要,祝福你哦!

心灵问答11│问:我觉得如果有信仰,自己有了坏念头或者做了坏事,就会不停地担心会不会受到上帝的惩罚。现在如果我一有坏念头就会想“我这么想会不会受到神的惩罚”,这种状态是否正常?

给亲爱的你:

我的信仰是,宇宙是友善的,命运是不可以捉摸的,但是我对生命中的人、事、物的反应方式是我自己可以决定的。谁会惩罚你?什么是坏事,什么是好事,谁来定夺?作为一个人,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行为交给其他的人审判?我也常常有坏念头,但是它们是我的吗?不是。它们只是来来去去的过客,如果我听信它们,顺从它们,真的做了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事,我一定会受到惩罚——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没有一个外在的力量在那里审判你,亲爱的。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吧,起点就是去为自己的所有行为负责,为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人、事、物负起责任来。

心灵问答12│问:很多人说我说话不婉转,太直、太死板。其实,我说话时根本就没多想,也意识不到自己的某些话会伤到谁,可是就有人因此不舒服。我该怎么改变说话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