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那些你不小心会踩到的坑—成功跨越(第4/12页)

“如果,你原来的这个上司做你现在的这份工作,你觉得,他会怎么做?”我语速缓慢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嗯,他肯定比我做得好了。”然后丽萍就陷入了沉思。

此时的咨询室里,仿佛多了一个人。丽萍的上司仿佛就站在旁边,安静地注视着丽萍,又似乎要给她一些建议。

过了一会儿,丽萍抬起头:“我大概想得出来,如果现在的工作交给我原来的上司做,他会关注几个关键项目,这几个项目对企业有很大价值。”顿了顿,“嗯,我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不是工作本身没有价值,是我的能力不足。不仅缺乏前瞻性,重要的是,我还是在躲避带团队。”

丽萍说起了三年前上司离开时的失落,说起了自己开始做管理时的手足无措,以及后来出现的逃避、倦怠。战士的光荣来自于成功完成有使命感的任务,将军的光荣来自于认领有使命感的任务,并带领团队完成它。战士和将军之间,总有一条需要迈过去的鸿沟。

丽萍就是掉进了这条沟里。

重返战场

我注视着丽萍,这么一个在职场上一贯积极、主动的战士,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会随便缴械的吧?于是,我问她:“丽萍,你似乎明白了自己的差距,那么你现在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打算呢?”

“我想试试看!”丽萍似乎很有信心。

我递过去一张白纸:“来,写出你看到的差距。”

丽萍一条条开始写起来:团队带领;个别员工的沟通;战略把握……

等她写完后,我在白纸上画出了分隔线,指着另外一边说:“说说看,你有什么策略呢?”

丽萍抬起头:“有意思,我忽然想起了之前和原来上司一起工作的感觉。”

“好想法,或许你需要寻找更多像你原上司那样的资源,去请教。”我示意她把这条策略写进去。

我和丽萍对着那些提升点,一条一条地过。十几分钟后,丽萍拿起那张纸,满意地说:“嗯,这下有方向了。”

战士需要目标,明确了方向之后,自然就有了动力。

我没有忘记开始的期待:“你说过希望有更多的尝试和探索,这个方面,你是怎么想的?”

“我现在有点明白了,之前是业内不满业外找。职业的倦怠,总想逃避。”丽萍点了点头,“不过,我还是会担心,再过几年,倦怠如果再来,恐怕就是真的来了。”

这也是我问她的原因,在职业能力提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原有平台就很难满足个体的成长性了,就需要寻找新的方向进行迁移和整合。

凡事预则立。

“你尝试过什么?有什么期待吗?”

“我喜欢心理学,喜欢分享,喜欢做讲师,还喜欢帮助别人,喜欢用积极、正面的思想去影响别人。我想过做谈判专家、瑜伽教练,还有插花师。这些,我都挺感兴趣的。”丽萍一连串说出了好几个喜欢。

“我看到你希望找一个未来发展的方向,既能实现自己的使命感,又能满足自己的兴趣。是这样的吗?”我确认道。

“嗯,是的。”丽萍答道。

“你现在处在一个很重要的节点,为了管理未来的生涯,你需要做两件事:探索可能性,提升可迁移的技能。既然你看到了目前职业的提升点,那么未来三五年的努力计划就是清晰可见的了。与此同时,你要主动拓展自己的视野范围,尝试进入不同的兴趣领域,从而在摸索中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项目。从业余完成兼职,进而越玩越专业。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原来很多的积累都可以迁移过来,你不必从零开始,而是经过一段适应期后,直接切入。提醒注意,这个切换阶段,需要用心,也需要更多的投入。”

丽萍点了点头:“我真的感觉到了自己的那个方向,我比任何时候都踏实。我一直都觉得‘成长’比‘成功’重要,或许,就是这样的体验吧。曾经有一次领导问我,什么样的人是强者。我当时的回答是,做自己。现在看来,我太喜欢自己这个答案了。”

丽萍开心地离开了,虽然没带走任何明确的答案。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需要一个所谓的答案,当我们身处黑暗时,我们只需要一束光,来照亮前行的路。

光,在我们自己心里。

转弯看见

职场上,有人是战士型,执行能力强,冲锋陷阵,使命必达。战士型的人很容易遇到的职业瓶颈是:遇人不淑,领导者领导不力,没有方向感和归属感,或是进入了持续战斗的节奏,产生职业倦怠。不必归咎谁的责任,看到了,就改善了:给自己找方向,或者,找一个可以带领自己的领导者。

拔掉晋升后的刺

职场是一个江湖,初涉江湖的人会听到很多传说:关于趋炎附势的,关于左右逢源的,关于扶摇直上的,也有关于打压排挤的。有趣的是,更多的人在一个个传说的规则中变得温顺而驯服,不管曾经是众星捧月的学霸,还是猫狗嫌弃的学渣,都希望在江湖中重新树立自己的人生坐标,以少年老成的方式,从听到的传说里。

职场的江湖被传说得越来越险恶,越来越冷漠,以至于职场成为一个人青春年少热血贲张浪漫理想的坟墓。与其说职场是被传说毁掉的,不如说是被内在那个恶意的揣测所封闭的。这样的揣测构成一堵墙,将人们隔离在不同的地方,只得去走迷宫,人们宁可绕迷宫也不愿透过墙看看彼此。于是,那些走不出迷宫的,走得辛苦的,就来寻求职业咨询了,目标就是—改善职场关系。

升职后遇挫

文淑是一个女汉子,从收纳的简历上,我感觉到了她的彪悍,法律科班出身,进入外企做法务,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做到了企业在中国区的法务总监。

我猜测,一般在30岁左右的女性,可能面临的就是家庭平衡和事业发展的问题,生娃还是继续发展,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然而,文淑要咨询的问题,不是这样。

文淑让我帮她分析离职的利弊,规划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如果离职了,未来职业向何处去?

离职?令人垂涎的职业发展,何故想到离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