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4章 畸形的地方经济(第2/2页)

华亭县的一众官吏们,自然是不甘心的!

上头不支持,他们就自己搞。

临高渔业工业区的例子就是全国绝大部分府县自行办工业区的最佳例子,哪怕是上头不支持,但是只要找对了路子,一样能够搞起来。

最重要的不是没有政策,而是要找对路子!

因为各地的官员们也是各显神通,根据自己的地方有的东西专门发展一个行业,比如说浙江湖州,他们有丰富的优质蚕茧资源,而且当地的丝绸本来就很出名,所以开始发展生丝产业,上海那边缫丝厂多而且技术含量高,成本低,和他们竞争压力大,所以湖州当地干脆是直接走高端路线,直接发展高档丝绸,错开竞争。

又比如某地发现辖区里有不找竹木资源,这就发展相应的造纸或者是竹木家具等产业。

临高渔业工业区,专精一行的模式,也是给众多地方上的小工业区极大的企业。

大而全他们是搞不来,但是依托当地的特产等优势,发展某一个行业还是有搞头的。

不得不说,其实很多地方工业区虽然规模小,不起眼,里头大部分也没几家上规模的企业,但是有一些还是活的很滋润,并且往往成为了当地的工业支柱以及财政龙头。

但是这些,和华亭开发区都没关系!

上头不支持,华亭县本身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资源,唯一的优势就是临近上海了。

但是靠近上海是优势,也是他们最大的劣势!

因为华亭开发区和隔壁的第二工业区一对比,但凡是不傻的企业家,都会选择去第二工业区建设工厂。

如此折腾了好多年的华亭开发区,如今也不过是小猫两三只,还都是本地的士绅们投资搞的,至于外来的投资商,人家直接就去上海了,根本不会去只间隔了几个公里之外的华亭。

不过企业虽然没几家,但是华亭开发区的人却是不少,毕竟距离第二工业区也就几公里,第二工业区里的工作人员超过十万之多,需要庞大的生活居住以及消费配套区域,当周边的区域住满人后,自然也就有大量在第二工业区工作的人跑到了隔壁的华亭开发区生活居住。

因此华亭开发区也是越来越热闹,但是这种热闹,却不是华亭县官员所愿意看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