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6章 还要不要脸啊(第2/2页)

虽然射程比如那些加农炮,榴弹炮,但是这没有丝毫印象。

对于对目前的大唐陆军来说,射程三千米和三万米的火炮,其实没啥区别,因为都是单方面吊打敌军。

所以只要是射程有个四五千米,大唐陆军的将领们基本就不说啥了,他们更看重轻便型和射速,以及精度这些性能。

如果是换成另外一个时空,那么正常的炮兵发展轨迹里,射程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样才能够对阵敌军的时候获得炮战的胜利,进而支援步兵作战。

但是在大唐陆军里,射程只是次要因素,只要达到一定标准,对前装火炮有优势就行了,通常来说,有个五千米就很充分了,哪怕是四千米左右陆军也能接受。

出来射程外,他们更加看重机动能力、射速、精度这三大要素。

射速不用说,自然是射速越高越好,不过都是架退炮,射速也就那样。

而精度嘛,自然是因为炮弹贵的很,陆海军上下都是苦练炮术,争取一炮干掉一百个敌人,因此对火炮的精度要求都比较高。

至于机动能力,这得分开来说。

如果是在本土地区的话,其实对机动能力的要求也就一般般,因为大唐本土有完善的铁路系统以及内河、近海运输系统,加上各地的官道状况良好,火炮的机动比较方便。

但是在海外就不行了。

大唐陆军可是属于全球部署的军队,而部署在海外的部队,基本上就别指望有什么铁路可用。

甚至连路都没办法要求,那些土著国家可不会修什么煤渣路,水泥路,基本都是清一色的泥土路,有些地方连路都没有。

这也是大唐军方在海外的行动,基本都是沿着海岸线或者河流进行的缘故,原因很简单,就是可以乘坐船只行动,提供补给。

海外交通落后,因此大唐陆军对装备的机动能力一直都是看的非常重,尤其是部署海外的部队,装备的火炮基本都是属于轻便火炮,三二式七十五毫米轻型榴弹炮这种全炮重量才几百公斤的火炮是用的最多的。

尽管测试报告不好写,但是这战斗都结束了,自然也是没有办法继续进行实战测试了,清理了卡罗王国之后,再把印度事务衙门送过来的什么新国王扶持上去当国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