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3/3页)

京城街头,走两步就能看见从衣着行头和身后的随从来看,达官贵人无疑。

谢宁已经不是那个第一次进城的小土包子了,挺直了腰身,不急不缓慢慢行步,很有官夫郎的气场。

而小土包子气质则被他儿子渝哥儿给继承了,扯着爹爹指这指哪的问,什么都稀奇,什么都闻着香,什么都想尝一尝。

京城不像建州府城,京城人多,显得建筑与建筑之间挤挤挨挨。

街上人多,没办法了,谢宁只好抱起小小人儿,不准他东扯西看。

绿禾也顺势将小正豪抱在怀里了。

逛了一圈,最后谢宁指着一家大酒楼说:“寂年,吃烤鸭吧。”

他们二迁至越州府城的时候,夫君就牵了他去吃烤鸭,他萌生了开烤鱼店的心思。

周寂年点点头,打头朝金陵烤鸭去。

如今家底丰厚,周老三两口子一大早就随羌活去城郊拜佛了,这会儿不知道在哪里享受美味了。

依旧是一楼大堂,没要包间,点了招牌烤鸭、宫保野兔、福瓜烧里脊、玉笋蕨菜,还有渝哥儿喜欢吃的糯米藕,两个小娃娃一人一碗鸡蛋羹。

菜一上桌,谢宁先包了烤鸭喂儿子,渝哥儿嘟着小嘴嚼嚼嚼,肉乎乎的小脸蛋一鼓一鼓的。

周寂年卷了满满的鸭肉喂夫郎,生怕他的宁郎肚子里没有油水一样。

谢宁被塞了满满一大口,用手肘顶了一下周寂年,“唔制己吃。”

周寂年毫不在意,拿了筷子尝了一下宫保野兔,口感微辣,肉嫩而香。

小正豪对一桌的人都有些陌生,除了弟弟,但是弟弟吃的喷香,根本顾不上他这个小哥哥。

绿禾坐在他边上,卷了烤鸭递给他,“我喂你,还是你要拿着自己吃?”

小正豪马上张大了嘴巴,由绿禾投喂。小孩子在吃的面前,无暇思考任何。

鸡蛋羹则是两个小家伙自己抱着勺子舀着吃的,两个小家伙,三个大人,一桌子菜倒是也没浪费。

回去的时候,一行人绕了路,从另一条街往回走,半路上,两个小家伙吃饱了就犯困,小猪一样。

最后由绿禾抱着小正豪,往他家里送,小家伙的父亲鲍兴亲自来迎的,鲍兴长的浓眉大眼,很是端正。

第二天,小正豪再登门,手里拿了一个九连环,他父亲交代他送去给渝哥儿。

周寂年和谢宁出门买院子了,只留了绿禾带着两个小家伙在居官舍院子里玩。

这之后,每天都是绿禾送小正豪回家,一来二去,和鲍兴也能说上话了。

最后,这京城买的院子,真的就写了谢宁的名字了,因为周寂年的京官牌牌没下来,但是门匾还是挂着‘周府’二字。

奋斗了五年,周家终于搬进了属于自己名下的府邸。

周府买在京外城,东华门外的建安坊里,主要是图院子大,‘目’字型的三进院。除了可以住人的十八间房,还有马厩、灶间、仓库和仆人住的后厢房。

乔迁之喜这天,除了谢尧,大理寺曹良、刑部邓仕强、还有工部郭韬都备了薄礼来贺。

户部管财,且周寂年是庆元帝钦点的户部左侍郎,也就是说这个人,在庆元帝哪,有了姓名!

且他们之前就有交情,在京为官,多个朋友多条路。

这次算是家宴,所以一家人和几位大人同桌,当然也包括渝哥儿了。

渝哥儿对舅舅谢尧还是只有一点儿模糊的印象,但是谢尧特别宠他,所以他愿意亲近。

此时就坐在舅舅大腿上,想吃什么,舅舅给他夹。

曹良饮了一杯桂花酒,笑着说:“自建州回来,一直念念不忘你这烤鱼,今日终是又吃上了。”

周寂年劝菜。

郭韬有些好奇,“周大人任建州知府两年,没听说有重案需要你大理寺去查办啊,曹大人是怎么认识周大人的?”

“不怪你不知,我与邓兄奉了密旨,替莹妃的兄长翻案,案子结的顺利迅速,所以没闹大。”

“原来如此。”郭韬也深谙为官之道,不再多问,只是颇有些羡慕地对周寂年说:“周大人真是天降奇才,办案也有一手。”

如今除了部门不同,周大人都和他平起平坐了,他入京十年才坐稳了工部侍郎的位置。

曹良朗笑,举了杯给郭韬敬酒,“郭大人防洪有功,圣上赐宅,也是喜事,我敬郭大人一杯。”

郭韬痛饮一杯,桂花酒不烧喉,多饮无妨,又续满一杯敬周寂年。

“周大人平步青云,黄侍郎百般保荐,听说后宫莹妃也很有拉拢之意,周兄仕途顺利,切莫要忘了我们这帮吴越同舟的人啊。”

郭韬心直口快,几杯酒下肚,知道的听说的全都吐露出来了。

曹良和邓仕强心思还是比较缜密的,只听少言。

这番话让周寂年很是警惕,黄侍郎就是黄敦义,黄敦义发配的他去穷乡僻壤南渔县,却又力保他入京,这是何意?

而莹妃?这曲莹莹一介后宫女流,她想干什么?

这二人是否联手?若真联手,这二人在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