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一个俗人 五(第2/3页)

“我觉得吧,杨重从骨子里瞧不起捧人工作,认为低人一等。”美萍扭捏地说。

“没有,我没有。”杨重抗议。

“你不要打断别人,待会儿专门有时间给你讲。”于观喝住。

“是这样的杨重同志。”美萍道,“你不承认,我也看得出来。我觉得你虚荣心特别强,平时就有点知识分子的自命清高,不爱理人。”

“你才是知识分子呢!我初中文化程度怎么成知识分子了?”杨重火了,“诬陷嘛。”

“不是知识分子,一身知识分子毛病更要不得的。”马青说,“我觉得美萍说得没错,但还没说到点子上,你那个虚荣心不是知识分子的,而是彻头彻尾小布尔乔亚虚荣心;你到农贸市场买菜连价钱都不好意思问嘛,不管给多少丢了钱就走。”

“这也是资产阶级阔少作风。”于观在笔记本上记上一条。

“我同情劳动人民,乐意多给他们几个。”

“你那叫同情?你那叫伪善,劳动人民不用你怜悯!”马青冲杨重连珠炮似的开火,“你这是不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恰恰相反,正因为我觉得一粒米一个菜叶都来之不易,才觉得应该多付一些钱,不好意思讨价还价。”

“伪君子!你这是资产阶级的自我道德完善!你完善了置别人于何地?那些和你一起买菜的家境并不宽裕的广大群众怎么办?”马青一拍大腿,指着杨重喝道,“你站起来!”

“站起来!”刘美萍也情绪激昂地喊,“杨重不老实就叫他站起来!”

“群众叫你站,你就站起来吧。”于观对杨重说。

杨重可怜巴巴地站起来,低下头。

“你说!你交代……”马青、刘美萍围攻杨重,指指戳戳。

“我交代什么呀?”杨重十分困惑、无奈。

“咱们原先打算让他交代什么来着?”于观也小声问冯小刚。

“买菜多给钱?”

“不,不,不是这个,是什么我也忘了,但肯定不是这个。”于观想了又想,叹口气,“实在想不起来了。”

“我被这一搅也搅忘了。”冯小刚灵机一动,“让他自己说。”

“你自己说,我们想让你说什么来着?”于观义正词严地指着杨重。

丁小鲁抬腿站起来往外走。

“你去哪儿?”于观问。

“恶心。”丁小鲁说,“你们抽烟抽得太凶,熏得我脑仁疼。”

说完她径自出了门。

“你们让我说什么呀?”杨重愁眉苦脸地嚷,“哪位好心人给提个醒。”

“管说什么呢,”马青小声对他说,“捧于观一道不就完了?”

“对对,我怎么把这忘了。”杨重转向于观,一脸沉痛,喃喃地说,“我确实是,哎,像于观老师所说的那样,嗯,总而言之,一切尽如于观老师所指出的没有丝毫走样儿。心情很沉痛,另一方面又很感激,为有于观这么一个严格要求我的老师庆幸,否则我不知要滑多么远呢。我了解你于观,我知道你今天能当面向我指出我的缺点是经过多么激烈的思想斗争,心情会多痛苦多矛盾。我们是好朋友,可是你能不徇私情,这才说明你是真正爱护我,我们是真的朋友——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我想起来了,”冯小刚小声对于观说,“捧人……”

于观伸手制止了冯小刚,眼含热泪望着杨重。

他们动情地拥抱在一走,紧紧握手。

“这叫什么呀!”杨重一甩手,对马青说。

“你怎么还不明白呀?”马青对他说,“从今后,咱对于观也得捧着说话了。”

“冯老师,”丁小鲁对冯小刚说,“我有一个工作问题想向你请教。咱们现在这工作开展得的确很顺利、很有成绩,顾客也在不断增多,可我对这个工作的某些工作方式及其效果不大舒服,不瞒你说甚至有些反感。”

“你说你说,知无不言。”

“捧人这个意义我是懂的,也很赞同。可为什么捧一个人的同时我们总要脸低一些人乃至自我脸低?这和我们要捧出个全社会的祥和气氛的宗旨岂不是互相矛盾、冲突了吗?这么捧下去,不还是造成了人和人之间的互相轻视互相瞧不起,最多只是一部分人心情舒畅?”

“有这个问题。”冯小刚深深点头。

“其实我们并没有解决矛盾,只不过是片面助长了单方的气焰。可想而知,从我们这里获得了满足感的人一旦走出我们这个门会是副什么嘴脸,别人对他又是个什么印象。”

“是啊,没准我们好心好意倒是把人家耍了。”马青咂着舌道。

“就是,”刘美萍也说,“每次看见顾客带着微笑从我们这儿离去,我都替他悬着个心,捏着把汗。”

“总是讲我们没目的,可长此以往,别人会对我们怎么看?能相信我们吗?”杨重摊开手问冯小刚。

“你们说的这些问题,其实是个捧人的理论问题。这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一直没有答案。的确,在捧人实践中这种现象是大量存在的,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这个现象是和我们捧人的初衷背道而驰的。问题出在实践中,可实际上主要根源是我们捧人理论还不够完善,很多重大问题还很混乱,没有得到澄清。”

“请您说得具体点,你刚才那席话等于什么都没说。”

“说来话长。”

“没关系,你就长话短说。”丁小鲁摆出认真听讲的相儿。

“就像任何新的东西都是脱胎于旧的东西一样,我们捧人也是脱胎于骂人,因此不可避免带有旧社会的影响和烙印。我们很多吹捧家譬如诸位都是骂人出身,虽然抱有最良好的愿望,但一旦捧不动了急于追求效果就情不自禁使用习惯语式。要知道骂人是比捧人更悠久的一门艺术。当然更重要的还有我们的对象的审美需要。”

“没错,如果你不贬低他人,没有一个对象会获得真正的快感和满足。”于观插话。

“是啊,任何吹捧家也不可能脱离对象单独存在,就像衣服离不开身体鞋离不开脚毛发离不开皮肤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