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2/3页)

李清华终于退烧了,在她的背上醒了过来。李清华求高兰香放下她,高兰香其实早就背不动了,只是害怕才让自己硬撑着,一步一步一直坚持着走下去。现在看李清华醒来,原先的那份坚持早已崩塌,她彻底垮了,屁股朝地上一蹲,委屈地大哭了一场,反倒让李清华回过头劝起她来。劝过后,她对高兰香说,兰香,我们这是在哪?我们这样子走下去不行的,要走到哪里才是个头?这样走下去要死人的!我们不能够再往前走了。

高兰香止住哭声,心想李清华说得也是,可不走又怎样,她们现在口袋里连一分钱也没有,别说找个地方住下来,就是想吃口饭也吃不起。她说,那依你说我们要怎么办?

李清华说,我想我们应该先找点事情做,打打工,边打工边打听他们的消息,无论如何我们要先找到他们。

高兰香说,可是,在这人生地不熟的,人家又不认得我们,我们到哪里打工去?

李清华说,不管怎么说,总得要想些法子的。

又说,你在家里都能干些什么?你能洗衣做饭吗?

高兰香低下头说,我娘很疼爱我的,在家时所有的家务活都是我娘一个人做的。不过没关系,我可以学着做。

李清华心里酸楚地想,是呀,现在到了南洋可没娘在身边了,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做。我想我们可以去找户人家,替人家洗洗衣服,做做饭,要不就给他们带带孩子,我们女人也只有这些事好做了。要是真的像船主说得那样,那些海盗不会害了他们的性命的话,那么,只要我们有事情做,有饭吃,硬撑着活下去,我们总有一天会找到他们的。

李清华说着,突然发现自己的肚子已经空空如也,特别想吃东西,便说,我饿坏了,还有面饼吗?

李清华一说,倒提醒了高兰香,这才发现自己也已经快一天没吃一点东西了,两个人便都坐在路旁,拿出船主送给她们的黑面饼有滋有味地吃起来。都在心里想着,还是船主想得周到,要不是他的这些面饼,这下她们还真不知道要怎么办。

吃着吃着,两人都犯困了。本来,她们打算继续往前走的,可天实在太黑了,几乎看不到两三米开外的地方,在这前不靠村后不靠店的地方,她们已经完全失去了方向感,连东西南北都分辨不清楚,她们又能去哪里?于是决定就在路边坐一夜。高兰香说,清华姐,我真的很害怕,要是碰到坏人我们要怎么办?没等李清华回答,她头一歪就已经靠在李清华身上睡着了。她太疲劳了。李清华虽然也又困又累,加上烧还没完全退下来,她也很想能够好好睡一觉,但她不敢,她担心如果真的碰上坏人要怎么办?而且从年龄上讲,她是高兰香的姐姐,本身就有责任保护好高兰香。这一刻她意识到了自己使命的神圣和崇高。从内心来说,她觉得自己真的很对不起高兰香这小两口子,当初海盗在抢劫时要不是她的愚蠢和坚持,黄泽如和陈可镜也就不至于让海盗给抓去。两家人也就不至于落到现在这步田地了。从这一点上说,她更应当对高兰香他们有所偿还。

可是高兰香睡去没多久,李清华终于抗不住睡魔,也跟着睡着了。她还做了一个梦,梦见他的男人陈可镜和高兰香的男人黄泽如坐着一辆汽车回来了。不停地朝着她们按喇叭,陈可镜说,你们躲到这来了,让我们好找!李清华哭道,把我们两个女人扔掉自己跑了,你还有脸说我们?陈可镜说,好了好了别哭了,快上车跟我们走吧!李清华破涕为笑,咯咯咯笑起来。

李清华醒来时失望极了,在她面前哪里有什么陈可镜,也不见黄泽如,汽车倒是有一辆,那是在赶她们的,原来昨晚天黑没看清,她们把人家的道给挡住了。那时高兰香也已经醒了,两人赶紧起身给汽车让道。这一觉,她们睡了好几个小时,太阳都已经出老高了。她们揉了揉眼,又继续赶路。其实,往前面走不多远,拐一个弯,就到一片很大的居民区了。那时的南洋,经济一点也不发达,南洋人基本上没有什么事可做,也有个别有钱的人买了小火轮,经营火轮运输业去了。有的则雇了一些工人到山上开矿,大发国家的矿产资源财。大多数的南洋人除去做一些小买卖外,也没有什么更好的职业可做。虽然说那时在南洋的中国人还不是很多,但能够提供给刚从中国来的移民的职业很少,基本都在干一些打杂和重体力方面的活计。主要有这么几种,当时最流行的叫法是"一轮"、"二轮"、"三轮"和"四轮"。一轮是指踩缝纫机,那个职业一般是妇女做的,相对来说轻松一点;二轮是指踩脚踏车;三轮是拉黄包车。这两个职业都是拼体力的,相当辛苦,南洋当地人谁也不愿去吃那种苦,所以便成了才来南洋的中国人的首选职业。四轮则是指干汽车修理工,替人家修理汽车或给那些庄园主开汽车。

李清华和高兰香的情况跟别人不同,现在她们已经一无所有,她们的想法非常简单,只要有人能收留她们,给她们一碗饭吃,给她们一间破屋子住,让她们干再苦再累的活儿也行。她们觉得自己已经比乞丐好不到哪里去了。她们就这样漫无目的地在街头巷尾走着,心里多么希望在这时有人叫她们一声:喂!你们不是想有事情做吗?你们跟我走!

可是,那种声音始终没有在她们耳旁响起过。这时,她们倒是听到身后有人在用兴化方言说话。那纯正熟悉的土腔土话马上吸引了她们。

人真是奇怪,无论走到哪里,总是最念着乡情。一句浓浓的乡音,可以唤起你对故乡的无穷记忆和思念。眼下,这两个几乎已无路可走的女子也一样,已经好些天没有听到人说家乡话了,现在突然在这异国他乡听到,觉得格外的亲切。一句乡音就使得她们心潮澎湃起来。她们寻着声音望去,原来,两个四十开外的大嫂正站在街上用家乡话你一句我一句聊着。尽管不外乎说一些孩子和家里琐碎的事,但重要的是,她们已经给正苦于走投无路的李清华和高兰香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她们终于遇上老乡了。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让她们激动的?在她们看来,碰到老乡就好,碰到老乡就等于多了一条门路。那两个大嫂正说得起劲,忽然发现有人在注意听她们说话,其中一个便不再说,自顾自办事情去了。还有一个大嫂却在看着李清华她们。心里想李清华她们没有道理这样听人家说话的,除非跟她们熟悉。李清华就冲她笑了笑,李清华说,人说有水的地方就有兴化人,想不到在这碰巧遇上老乡了!大嫂这才发现原来是碰到乡亲了,也兴奋起来说,是呀!是呀!你们是哪的?你们怎么会到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