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城堡》译者后记(第4/4页)

在这块淹没在暴雪里的狭窄地带里,沐浴着从上方射下来的虚幻的白光,原始的、毛茸茸的欲望悄悄地生长,举世无双的营造显出透明的外形,现代寓言开始启动了。(《灵魂的城堡》“理想之光”)

残雪说,《城堡》是关于“举世无双的营造”的“现代寓言”。有关它的寓意是什么,可以说“灵魂的城堡”这个标题已经作出了回答。灵魂这一构造物,与我们的肉体一样是我们自身的,却正因为如此,才在我们的眼皮下隐藏起来,不利用比喻、象征、寓言就不能接近。正因为如此,卡夫卡才利用比喻、象征、寓言来描写,而又由于他的描写,灵魂那巨大的、复杂的、精妙的机构和组织再次在我们眼皮底下隐藏起来的。残雪经过细致解读那世纪的寓言,试图再次使我们的灵魂变成我们的眼睛看得见的东西。

我本人的经验,是放弃表面的理性判断,让作品中那些触动自己的迷惑点引领着感觉不断深入,反反复复地停下来,然后借助自己的人生体验起飞,向陌生的领域突进,将判断、辨认留在以后,让其自然而然从感觉中升华,凝聚成新的理性。在这个过程中,作品中的语感是首要的,一定要紧紧跟上作者心灵的暗示,才不会被那激情的、不知要冲向何方的浪涛甩下。这是意志力的较量,也是生命力的测试。

(《精神的层次》)

要解卡夫卡之谜。这对残雪来说,肯定是解开他的谜的由来,也就是潜伏在所有人心中的那广泛未知领域之谜的工作,从这意义上,也是解开残雪自身之谜的工作。在残雪解读的卡夫卡的世界里,也就是卡夫卡超越本人的意图,像“进入到黑暗的隧道”似地描写出来的那黑夜王国的景色中,我们遇到的是远远超越白昼理性的、深奥而令人吃惊的睿智。而且在那无限复杂又精妙的机构中,我们会听到那位睿智讲述者的简洁的呼唤:“去活”。也许正是为此,文学才存在下来的那强有力的、极境中的呼唤。

如果说残雪的小说也是一种评论,那么她的这种评论也是一种创作。当然,这并不是说她这次以逻辑的笔端引出的谜的“解”,不具有再现性,或者是其他读者不能达到的那种特殊东西。与此相反,就译者所知,在迄今为止的各种各样的卡夫卡评论中,《灵魂的城堡》是最能让人茅塞顿开,甚至是在许多地方都使人遗憾地喊道:“为什么自己就想不到呢”的这样的书籍之一。但是残雪自己将它看作为确凿的创造。她说:与“灵魂自身的文学”的写作者交流是高难度的工作,“没有任何人可以一下子把握他们的作品”,而且站在局外人与旁观者的立场被动地去阅读,所有的一切都会远离读者而去。所谓“读”卡夫卡,是作为写作者的“同谋者”参与到意思的创作中去。残雪作为写作者的“同谋者”,在一边与黑夜王国进行着对话,一边正在构造建立她自己的思想。

《灵魂的城堡》是卡夫卡小说的出色评论集,同时也是明确地叙说了残雪思想的第一本书。读者在仔细阅读此书之时,可以看到残雪一方面回顾和确认她自己以往的想法,一方面产生出新的想法的颇有意思的、她迄今的小说中只能朦胧的感觉到的那种过程。

此书中,收录了残雪的卡夫卡论的几乎所有作品。但是,她并不是按照收录的顺序写成的。正如从每篇的末尾所记载的脱稿日期所知道的那样,1996年来的《城堡》的评论“理想之光”为开头,在年初又写了“记忆的重负”、“梦里难忘”之后,她转移到短篇评论。评论了“一只狗的研究”等五篇。然后写了《美国》的评论“艺术的故乡”,后来再次回到了《城堡》。接着又转移到《审判》的评论。记载了来来回回的“之字型”的足迹,每次返回去,解读更加深。它们都收录在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灵魂的城堡》之前,曾在《读书》、《书屋》、《出版广角》、《芙蓉》、《江南》、《小说界》等杂志上发表。在本文开头所列举出的“卡夫卡的事业”是在《灵魂的城堡》发表三年之后在《国际先驱导报》上发表的作品。现在《灵魂的城堡》在美国也在进行翻译,准备出版。

我在翻译中,卡夫卡小说的日译题名原则上,采用了以往的日译本,特别是现在流通得较多的池内纪翻译。另外,关于卡夫卡小说的引用之处,在参照了池内纪翻译的白水社出版的《卡夫卡小说全集》的同时,也参照了中井正文翻译的角川文库出版的《美国》,本野亨一氏翻译的《城堡》和新潮出版社出版的《卡夫卡全集》。根据需要,也参照了Fischer版的Das schlo?。在此,向上述的各位译者,以及这次对照原文和译文,给予了恰当建议的朋友刘玉城先生表示感谢。

对于翻译者我来说,卡夫卡也依然是一个很大的存在。进入初中后不久,我偶然读到的最初的卡夫卡,是本野亨一氏翻译的《审判》。它告诉了刚刚开始看小说的我,文学的高深莫测性。后来,与残雪相遇,其后20年一直持续翻译她的作品,也大概是因为一直被那高深莫测的世界所吸引。能够翻译出版,对我来说这么‘奢侈’的残雪的卡夫卡论是多亏了平凡社的直井祐二先生和为我作了引荐的中国文学家中岛碧女士。很早就高度评价了残雪,并强烈推荐,一定要在日本出版残雪的卡夫卡论的中岛女士已经过世了,但如果没有生前的她和后来直井氏的鼓励,恐怕最后要翻译出版此书是不可能的。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