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巴黎梦(第2/2页)

对方坚持认为女性必须“真善美”,女性人物的塑造也要基于这种“真善美”,顶多只能对现实“失望而不绝望”,更不能在中出现女性杀人的情节,这不和谐。

福楼拜不许维塔丽自己写文章反驳,但他拿起笔,有力的驳斥那种对女性的成见。

他其实也觉得维塔丽塑造的女主人翁的性格有点过于偏激,但这是一种包法利夫人没有做到的反抗,杀死自己的孩子意味着跟“过去”、跟“不名誉的婚外情”决裂,米娅的命运本该改变,她应该走向新生活,这才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结尾,但她给了米娅一个更符合现实的结局:米娅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她懦弱、无助、没有接受过更好的教育,她盲目的寄希望于贵族少爷雷蒙德,但没有及时发现上流社会的少爷是不可能跟贫穷女孩有什么爱情神话的,阶级出身造成了米娅的悲剧,阶级矛盾永远是尖锐的、不可调和的。

双方的笔头论战进行的红红火火,就连半隐居的维克多·雨果也对这部产生了兴趣,叫人搜集了一份报纸上的连载,饶有兴味的读了起来。

之前维塔丽托人找他要了一条《地狱一季》的推荐词,他是还人情,照着抄写了一份,然后署名,过后就忘了。看到“维塔丽·兰波”这个名字,他才恍惚想起来,之前见过另一个兰波的名字。

《地狱一季》出版后,维塔丽给雨果寄了一本诗集,他看了,很欣慰确实写得不错,没有堕了他这个“法兰西学士院院士”的伟岸名头,还想着要给福楼拜写信问问这个兰波跟他有什么关系。

这会儿他又想起来这件事情,干脆一起问了。

福楼拜收到雨果的信之后,叫了维塔丽过去,让她看着回一封短信,附在他的信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