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3页)

“嗯,好茶!”江枫马上回过神来。

“这是明前西湖龙井,产量不多。”林建国把茶杯放在鼻尖下,双目微闭,专注地闻茶香,“中国人讲究茶禅一味,一个最有名的禅宗公案,就叫‘吃茶去’”。

“听名字就很有意思。”江枫说。

林建国说:“唐朝时,有两位僧人从远方来到赵州,向赵州禅师请教什么是禅。赵州禅师问其中一个僧人‘你以前来过吗?’僧人回答‘没有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赵州禅师问另一个僧人‘你来过吗?’这个僧人说‘我曾经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这时,引领那两个僧人来的监院好奇地问‘禅师,怎么来过的你让他吃茶去,未曾来过的你也让他吃茶去呢?’赵州禅师对他说‘吃茶去!’”

“‘吃茶去’,到底什么意思?”江枫明显一头雾水。

林建国说:“‘吃茶去’是禅宗的无义味语,大意是:不要想了,吃茶去吧。禅宗公案中常用这样的方法,不直接回答提问,而是给人一棒子,大喝一声,或者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就是让人截断想念,真性自然显露。这三个字可能每个人的领悟都不同,我的理解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遂意也罢,逆境也罢,都不要把它太当一回事,不如吃茶去。”

江枫对茶道知之甚少,虽然听不懂,却兴致大增:“我也听过一个吃茶的故事。”

“哦,说来听听。”林建国很感兴趣。江枫清了清嗓子,也讲了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大财主,除了爱喝茶没别的不良嗜好,尤其喜欢以茶会友。他吩咐仆人,凡是上门来喝茶的,不论贫富贵贱,一律以礼相待。

有一天,一个乞丐慕名而来,此人不要钱粮,只讨杯茶喝。仆人把乞丐引进门,很快沏好了茶。乞丐捧起茶杯,鼻尖只略微一碰杯沿,茶未入口,眉头先皱了起来,摇头道:“茶叶不好。”仆人心想,连乞丐都这么挑剔,赶紧换了上等茶叶。再端上来,乞丐刚打湿嘴唇,又摇头:“茶叶还行,水不好,如果能取山上的泉水来泡茶,那就好了。”仆人情知遇上了行家,慌忙跑入里屋向财主禀报。

财主听后大喜,亲自出来与乞丐相见。财主拿出了珍藏的茶具、最好的茶叶,马上又派人去附近山上取来上好泉水。不多时,茶已沏好,果然茶香四溢,乞丐品尝后微微点头:“茶好!水好!只是柴火差了点,我没猜错的话,府上用的是向阳生长的木材,这种木柴质地疏松,火势太猛,要用背阳生长的木柴做柴火,细火慢煮才好。”财主大惊,情知遇上了高人,连忙吩咐仆人照办。再上茶,细细品尝,顿觉唇齿生香,乞丐脸上终于露出赞许之色:“这就对了,只不过……”

财主早已五体投地:“前辈但说无妨。”乞丐说:“其实也没什么,只是茶壶稍差了点,委屈了这壶好茶。”原来如此,财主心里顿时有了底气:“前辈有所不知,这是我珍藏多年的宝壶,平时都舍不得拿出来,莫非您有更好的?”乞丐不慌不忙,从怀里掏出一把造型古朴的茶壶:“拿我这个试试。”当即换壶,仆人拿去,重新沏茶。这一试,财主不禁悲从中来,以前喝的哪能叫茶啊,喂猪还差不多!

二人边喝边聊,品茶论道,转眼天色已晚。乞丐向财主拱手道谢,揣上他自己的宝壶,起身告辞。财主一把拉住乞丐的衣服:“前辈且慢,我想买您的宝壶,您老开个价吧。”乞丐笑了笑,二话不说,转身就走。刚走出几步,财主又追了上来,一咬牙一跺脚,说道:“我愿以一半家产换您这把壶,不知您意下如何?”乞丐见他情真意切,摇头道:“实不相瞒,在下也曾是名门大户,只因嗜茶如命,才把祖上留下的家业喝得精光。”财主大出意外,还不死心,突然拜倒在地,抱住乞丐的大腿恳求道:“我愿用全部家产换您这把壶,万望前辈成全,在下感激不尽!”

故事讲到这里,江枫停下来,喝了口茶:“后来乞丐说了一句话,财主就彻底死心了。”

“乞丐说了什么?”林建国急着想知道答案。

江枫说:“乞丐对财主说‘你怎么还不明白,我若舍得下这把壶,何至于沦落至此啊!’”

“精彩!”林建国拍掌叫好,不知是夸江枫故事讲得精彩,还是被故事里爱茶如命的乞丐折服。

江枫抬腕看了下手表,起身告辞:“时间不早了,我该走了。”

送走江枫,林建国重新泡了杯茶,靠在沙发上闭目养神。他细细品味着乞丐最后那句话,转瞬明白过来,看样子今天的努力是白费了,任凭怎么劝说,江枫决不会脱下这身警服。一种深深的忧虑渐渐弥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