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校长的沉默(第2/10页)

“你来这里干什么?”萧朗厉声问道。

“你不也来了?”凌漠从地上爬了起来。

“我……我……我是看见这里有亮光!来抓内鬼的!”萧朗掩饰内心所想。

“你言语结巴,眼神闪烁,你在撒谎。”凌漠说,“你是来找董连和的资料的。”

这么私密的内心活动都被凌漠看破了,萧朗只有用沉默来回应了。

“我也是,老师也不愿提起他。”凌漠重新坐到案前,快速地翻阅着卷宗。

萧朗知道,这里的“老师”指的是凌漠的导师唐骏,而凌漠的内心和他一样,对这个老董充满了好奇。看起来他俩还真是一对活宝,总是能想到一块。不过,被揭穿还是挺尴尬的,于是萧朗只能旁顾左右而言他:“你这阅读速度也太快了吧!能记得住吗?”

“记得每一个字。”凌漠简短地回答。

“这老董咋这么神秘啊?”萧朗随手从写字台上拿起一本卷宗翻看,感觉和老董并没有什么关系。

“我差不多已经搞清楚了,你没必要再看了。”凌漠把萧朗手上的卷宗抽回来,和案上其他的卷宗一起抱起,放回了档案架。

“那你有什么发现没?”萧朗急着问。

“没有,我想想吧,明天和望哥一起讨论一下。”凌漠站起身,把萧朗推出房间,小心地关上了大门。

老董,全名董连和,1946年11月生人,在他20岁的时候,从部队直接被选调进入守夜者组织,任捕风者。当时22岁的傅元曼是和老董同一年、同一批进入守夜者组织的,成为守夜者组织的第二代核心成员,两人关系很好。

十几年间,傅元曼用自己超出常人的判断力和观察力,担任守夜者组织的策划者,破获的大案、疑案、奇案不计其数。如果不是守夜者组织在成立伊始就被当时的组长老郑明确规定,组织成员不参与案件破获后的论功行赏,那么傅元曼能获得的功勋章恐怕多得都没地方挂。月朗星稀,在傅元曼的光芒下,老董显得有些跑龙套。

不过,老董并没有因此而丧失工作的积极性。他依旧十分努力地工作,并利用自己的特长,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作用。比如之前说的那一起发生在1983年的杀人焚尸案,几乎可以说是老董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从1983年开始,到老董去世的1994年之间的九年间,老董开始慢慢发挥出自己捕风者的特长,和傅元曼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成为守夜者首屈一指的“双煞”。只是可惜了这个一代神探,仅仅活到了48岁,就英年早逝了,而且还不得善终。

他的悲剧也恰恰源自当年这一起杀人焚尸案。

当年叶凤媛在被老董追寻的证据锁链完全锁死退路之后,和盘托出了她的犯罪过程。如果放在现在,法庭要考虑到整体案件的前情,虽然叶凤媛满足故意杀人的全部要件,而且还有毁尸灭迹的加重情节,但是其动机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孩子不受家暴。因为杜强有长期家暴的行为,且在石灰池摔倒的时候,还有家暴的可能,法庭会考虑对叶凤媛从轻判决。可是,那个年代的法律,要求从重、从快处置严重暴力犯罪。叶凤媛很快被法庭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换句话说,“立即执行”意味着叶凤媛被从快剥夺了生命,连再看一眼儿子杜舍的机会都没有。老董抓捕叶凤媛,并被杜舍用青砖开瓢的那一刻,也成了杜舍母子永别的时刻。

而作为侦查机关一员的老董,并没有顾忌到叶凤媛的审判和执行情况。但是有点法律知识的人都知道,叶凤媛不判死刑,最起码也是个死缓或无期。对他来说,那个失去父母、没有亲戚的杜舍,实在是太可怜了。老董早年离异,自己独自拉扯儿子董乐长大,可以说是用心良苦。而且,1974年出生的董乐,仅比杜舍大一岁。老董看着和儿子年龄相仿的杜舍纯净的眼神,自然会产生共情。

此时的老董,正忙着安排杜舍。在那个年代,社会保障体系不如现在完善,老董自己又不符合收养杜舍的条件,唯一的办法,就是南安市福利院了。老董动用了很多自己的关系,终于把杜舍安排进了福利院。

即使是这样,老董还是不能安心。从他自己的育儿经验来看,单亲家庭的儿童都有可能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更不用说失去父母的孩子了。福利院可以保障好杜舍的衣食住行,却不可能关注到他的心理问题。

无奈,对于心理学,老董也是知之甚少的。没有别的办法,老董只有在繁重的工作、照顾儿子的生活之余,抽出时间去探望杜舍,关注其心理问题,并渴望用陪伴的方式缓解其可能存在的心理症结。与此同时,细心的老董把每次探望、陪伴杜舍的过程都简要地记录了下来。看起来,除了工作、董乐之外,杜舍已经成为老董人生中另一个组成部分了。老董去世之后,日记被同事们找到,经过统计,在长达十一年的时间当中,老董去探望杜舍超过600次,平均每周都去过一次以上。

在三年后的1986年,21岁的唐骏被招录进入守夜者组织。这个学习心理学的天才,一进入组织,就展现出他惊人的心理学功底,释放出了令人钦佩的能量。老董当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在随后的探望中,老董有时会邀唐骏一起参与,一起对杜舍进行心理辅导。

然而,事实证明,效果是不佳的。仇恨的种子一旦萌芽,想要覆灭可以说是难比登天。

1994年2月,还在过年的假期里。在家里安顿好刚刚考上警校、寒假归来的儿子董乐之后,老董独自一人再次赶去福利院。当时杜舍已经19岁了,按理说应该成人独自走上社会了,但是在福利院里,杜舍学习成绩很差,并没有考上大学,又无处可去;他自己平时也是沉默寡言,不愿离开福利院。在老董的游说之下,福利院暂时给杜舍提供了一个职位,帮助福利院做一些图书管理的工作。在老董的前几次记录当中,反映出杜舍的精神状况像是出现了问题,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即便是在静止的时候,也会出现肢体的轻微抖动。这一切都让老董非常担心。

根据唐骏的叙述,老董失踪的这一天,给他打了个呼机。要知道,在1994年,拥有一台寻呼机已经算是非常时髦的一件事情了。可惜,当时的唐骏带着老婆正在农村老家拜年,找不到电话机回电话。现在分析,老董应该是邀唐骏一起前往福利院的。唐骏没能和老董一起去,老董也就没有能够再回来。

最先发现老董失踪的是董乐,在初一晚间老董还没回家的时候,董乐就去找了傅元曼。傅元曼动用了所有朋友、同事的关系,都没有能够找到老董,还是在正月初二的中午,返回南安的唐骏提出了老董可能去的地方——福利院。守夜者成员们当即赶往了福利院,发现果不其然,杜舍也失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