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2/4页)

蓝祖平仍然喋喋不休,甘婧的耳边却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赵魏祺!这名字如同闷雷一样,在她耳边轰轰作响。

赵魏祺并不姓魏!而是姓赵!自己曾在纳士公司文件上数次看到过他手写的英文签名,Austin Chiu,在正式场合,他使用的是他的英文全名。

唐红果儿、赵魏祺,这两个令她苦寻多日的名字,在这个漫不经心的时刻,竟然都出现了。

甘婧悲喜交加,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对了,你另一个剑齿虎的名字想好没?有了名字,正夫和百合他们好根据你的创意设计形象。”蓝祖平扒下最后一口饭,将话题转回到工作上,“还有,你记住,对于我们的客户来说,设计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设计者会讲故事。”

“啊?会讲故事?是什么意思?”甘婧重复了一句。

“给你举个例子吧。”蓝祖平放下碗,思索着说,“你知道现在市场上钱很多对吧,这些钱的拥有者都是有钱人或者有钱机构,但是,他们并不满足只有这点钱,还想用钱再生出更多的钱,但又不想自己开店设厂那么麻烦。那他们该怎么办?”

甘婧想了想,“他们会拿着钱去投资吧。”

“对。”蓝祖平轻轻一拍桌子,“于是就生出一个行业,叫风险投资,也有人叫他们投资基金。在国内,有成千上万的大小企业就盯着风投手中那些花不完的钱,可是,风投也不是慈善家,谁想要钱就给谁,那么,想打动他们的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

甘婧问:“是业绩?”

蓝祖平摇头,“不,是讲故事。这几年风投们最喜欢投资的行业有几个,其中一个就是大大小小的网站,还有APP。为什么?”蓝祖平一拍桌子,“就是因为网站和APP的创建者会讲故事。他们给风投们画出一个巨大无比的饼,让他们确信给自己投钱将来肯定能赚得满肚子流油。一旦拿到钱,那些网站小老板就往死里花,一点都不心疼。”

“他们不是要用这笔钱给投资者赚更多的钱吗?为什么还要往死里花?”甘婧问。

“因为风险投资本身就有风险嘛,投资失败在计划之内。”蓝祖平喝了一口汤接到,“我北京一哥们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先后做了好几个交互类小网站,风投的钱一进来,他就马上将网站脱手再卖一笔钱。赚大发了。”

“哦。是这样啊。我懂了。”甘婧频频点头,“我会给咱们的创意讲一个漂亮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剑齿虎和它的伙伴们,不仅仅是一群极有特色的符号,还是一块文化品牌。它们最大的优点,还有可复制,可推广,可遍地开花。就像麦当劳,不!是像迪士尼游乐园。”

蓝祖平一拍桌子,对甘婧竖起一根大拇指。

甘婧暗笑不语。初来纳士公司、坐冷板凳之时,甘婧买回一堆星巴克文化、锤子思路、逻辑思维这类流行互联网读物,一方面跟随潮流,另一方面也让自己能在某些时刻可以用“互联网思维”装装样子。

“那你给另一只剑齿虎起了什么名字?”蓝祖平将话题拉回来。

“叫国王。”甘婧回答。

“国王。嗯,听起来很普通,但细想想,还挺容易记忆,叫起来也上口,也容易让他和杀手之间产生一些斗争或者故事,产生甲方所要的那种惊悚、恐惧和血腥感……不错。”蓝祖平沉吟,“我马上给成经理打电话,跟他沟通一下。你慢慢吃,我们改天再聊。”蓝祖平说着,兴奋地摸出电话,一边翻电话号码一边走了出去。

“我吃好了,我们一起走吧。”甘婧忙推开面前的饭盘,“对了,我想再听听Austin和果儿”——就在她拔脚追出去之际,突然发现,房莺和屈志华就坐在他们斜对面的桌子上。

那边蓝祖平已经打完电话,他转过头,开心地对甘婧说,“甲方已经基本同意我们的想法。不过,因工作需要,那个成经理暂时不负责我们这个项目了,改由白主任接手。管他是成是败,我们把活儿快点交出去才是正事儿。对了,你刚才说什么?”

“哦,没什么。”看着房莺隐在黑框眼镜后的眼睛仿佛带着寒气、冷冷地盯着自己,甘婧收回另一半话题,向房莺露了一个讨好笑容,急步向外追去。

“走,咱们回去和同志们开个会。”因为兴奋,蓝祖平走得很快。甘婧小跑才跟得上。

从吃完午饭一直到深夜十二时,蓝祖平都在为剑齿虎新形象忙碌着。甘婧几次想找他再聊聊,都被他的忙碌状态挡在门外。

“算了,反正一年我都等了,也不差这一两天了。”甘婧自语。

时针跳过午夜一时。

甘婧打着哈欠,和还在忙碌的其他同事说了声再见,独自下楼拦的士回家。

坐上出租车后,大脑仍处于兴奋状态的甘婧发现了一个奇怪事情。当出租车行驶在相对空旷的路段时,车速会越来越慢,司机仿佛新手一般以龟速前行。可是,在车流量稍多的路段,车速却会快起来,遇到前车稍慢,司机还会很不耐烦地按喇叭。

观察了几分钟后,甘婧有些恐惧。她紧紧抓着车上的扶手,目不转睛地从后视镜盯着司机。

很快,她就发现了问题所在:路上车少时,司机的眼皮便开始打架,车多时,才打起精神看路。司机技术没问题,是因为太困了,才会发生忽快忽慢的情况。

甘婧放下心来,忙找话题和司机聊天。车行至小区门口,甘婧给了出租司机一张百元钞票,劝他把车门锁好,在车里睡一下再上工。

司机感激地接过钱,摇摇头,不休息了,咬咬牙就挺过去了。“小姑娘你自己倒是要注意休息,一个外地女孩子独自在这里工作,这么晚才下班,大家都不容易。”司机说完,慢慢掉头,向杨高路方面驶去。甘婧又在门口站了一下,这才转身回家。

经过大楼前台时,值夜班的保安给了她一个疲惫的笑容,“甘小姐,又这么晚才回来。快点上楼睡觉吧。”

这些点滴的关怀,让甘婧感觉到一丝家的温暖。

来时尚在严冬,转眼已是初夏。虽然在小超市购物时仍然要面对长着一脸凶相的中年女收银员的凶腔恶调,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还是让原本怀着过客心态的甘婧对自己生活了半年的浦东有了亲切感。

与自己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内地相比,建区才二十年出头的浦东新区生活气息尚需积累,历史文化底蕴也乏善可陈,但是这里有着内地少有的创业激情和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为实现自己梦想与这块土地同喜同悲一同努力的年轻人。

在张江创业园区的食堂内,经常能看到身着背心短裤、一脸水泥颜色的年轻男子在哈欠连天地吃早午饭。同事指点,这些不修边幅的男人们便是大名鼎鼎的“张江男”。他们多从事医药与计算机等相关行业,这行业与动漫一样,需要动脑、需要时间、需要夜夜加班,所以没时间打理自己的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