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挑战(第3/3页)

她瞧不起人,历任总编辑亦不堪其扰,不得已只好采取特别待遇。她的上班时间较总编辑晚,又早下班,在编辑会议上冷眼笑看他人提出的企划案,并于上班时间以访问作家为借口,溜出去玩耍。她的薪资高,前几任的总编辑看重枝村幸子常取得特殊题材或名人稿件(她当时也很尽力工作),特别加以提拔,后来那就成了她的基本薪资。

总编辑想起她辞职时闹出的那场风波,直到现在仍叫他愤愤不平,憎恶丝毫不减,只是耳闻她不幸遇害,还是不免油然生起怜悯之心。

访客递出检察事务官的名片以表明身份,由于总编辑尚未给予明确答复,也就没有进一步谈到具体内容,但他知道,在这协助救人免于冤罪的请求背后,存在着可信度极高的资料。樱田毕竟是检察院职员,即使以个人身份前来,也是受上层指示。

杂志销量肯定能因此一飞冲天,甚至加印。指控的对象是现今当红的顶尖发型师,在女性之间拥有广大的知名度,正是适合《女性回廊》的最佳题材。

他有正当的名义刊登这篇报道,公然在杂志上指出“杀害本杂志原编辑部员工的凶手”。

一是为了报仇,绝不是哗众取宠,“报仇”这行为本身在传统上就带有令人痛快又感动的特质。

不过,这只是个人因素,最重要的还是,救出在牢里以泪洗面的良家百姓所唤起的正义感,这将深获读者共鸣。也可借由指出真凶,为可能于二审判处死刑的嫌疑犯复仇,甚至引发社会整体为无罪之人平反的舆论。

另一个名义是,严正批评以杀人罪嫌逮捕无辜人民的警察,将其起诉的检察官,以及于一审判决有罪的法官。国家权力欺压软弱的小老百姓,这残酷的行径势必会引起巨大的抗议声浪,严厉谴责警察无能,竟放任真凶逍遥法外。

接下来,《女性回廊》将引爆种种社会现象,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可谓历史性事件,而且还是“独家报道”。

总编辑越想越迫不及待,紧急打了通电话到大阪,得知社长已经搭上新干线。他深信来访者提出的数据,具有相当高的准确度,已经决定好如何塑造被害人枝村幸子的形象。

本杂志原编辑部员工枝村幸子是位纯洁的女性。她才能出众,学识渊博,工作表现优异,且尽忠职守,受社内众人爱戴,在社外的名人之间更是广受好评,而且还是位单身的美人。她辞职时,无人不感到惋惜,一再挽留。如今,枝村幸子俨然成为社内年轻女编辑崇拜的对象,永远的偶像……总编辑决定不假他人之手,由自己亲自动笔。

三周后,《女性回廊》杂志刊登了“本杂志原编辑部员工枝村幸子惨遭知名发型师佐山道夫杀害”的专题报道。

杂志更在报上刊登耸动的广告,大剌剌地突显“指名”及“告发”等字眼。

过去不曾有杂志在警察尚未展开行动之前,便锁定杀人嫌疑犯并公之于世。读者对嫌疑犯为活跃于美发界的名设计师充满兴趣,单只凭他是涉嫌命案的嫌疑犯,就足以让报纸连日不胜其烦地进行追踪报道。

杂志上视佐山道夫为杀害原编辑部员工枝村幸子的真凶,巨细无遗地进行了一番“调查”。

报道文笔颇为煽情,仔细阅读之后,会发现缺乏具体事实,但由字里行间展现的自信,可知其手中握有充分证据。

在报道里,被害人枝村幸子与嫌疑犯佐山道夫两人之间的关系暧昧不清。这是考虑到如果过于强调两人的情爱,便会与枝村幸子“才能出众,学识渊博,工作表现优异,且尽忠职守,受众人爱戴,是年轻女编辑的偶像”此一形象相互冲突。

读者并不在意这些,报道中也刻意轻描淡写带过。整篇报道描写的重点在于,一位平凡画家因蒙受不明之冤,遭警察逮捕,被迫认罪,并因此遭到起诉,送上法庭,于一审判决有罪。现仍被关在拘留所内继续上诉,并且强调这位可怜的画家会遇上此一不幸,皆因遭其美发师友人奸计陷害。

文章以女性杂志特有的笔触写成,流露出对冈野正一蒙受冤屈的同情,又详加报道冈野的妻子和子述说丈夫的本性善良,相信他的清白,以及目前只能靠兼差维持生计的艰苦困境。

与此对照的是,针对将冈野“送入监狱”的发型师佐山道夫,展开个人攻击。文章内介绍他的生活“浪荡”,并列举其友人及熟人的发言以兹证明。“才能出众,学识渊博”的枝村幸子,在这里饱受实际上不过是个蠢女人的形象威胁,但读者还来不及注意,文章内又接连揭发各项冲击性的事实。

攻击并以美发界的“大师”如何“谈论”佐山道夫的形式,批评佐山空有虚名,自以为是,其实只是靠商业手段拉拢顾客,没有基本功夫,实力顶多只到“学徒”的程度。这是由在四谷开设村濑美容室,曾经雇用佐山的夫妻提供的证词,村濑的妻子更是痛批佐山道夫“没有人性”。

一位美发界“大师”毫不客气地指出,佐山在美发界中没有地位,不过是个突然蹿起的无名新秀,放任不管恐怕会招来世人对美发界的误解,迟早得加以收拾,清理门面。

接着笔锋一转,批评起警察、检察官及法官,其中对检警机关的批判最为猛烈。文中指摘警方办案的方式一成不变,检方未详查警方的调查结果便草率起诉,而在读者看来,攻击检方的口吻较警方“温和”许多。

报道宣称为使仍在等待二审的冈野能早日获得释放,本杂志特打破新闻界常规,指出真凶,公布其名,最后并暗示性地留下一句“有证据显示,佐山道夫亦涉嫌另一起命案”作为总结。


  1. 原著注:刑诉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不问何人知有犯罪嫌疑者,得予以告发。